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当不良情绪袭来,要“自助”也要学会“求助”

自杀是全球性、复杂的社会现象,对自杀的干预是重大的心理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

自杀是生物、心理和社会这三个因素综合作用在一起的结果。面对自杀轻生者,专业团队通常做的是:

第一,对有自杀念头甚至采取过自杀行为的人,建议早些就诊,由专业人员对患者状况做出评估。评估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评估轻生者目前的精神状况,二是评估轻生者目前自杀的危险性高低。根据评估结果,来决定怎么处理。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标准,自杀危险性较高,会建议患者住院治疗。如果虽然符合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但自杀危险性不高,通常会选择门诊治疗。无论住院还是门诊治疗,通常治疗方法是根据具体的疾病以及具体的症状表现,采用药物、心理或是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必要时会采用物理治疗的方式。当然,对于没有精神障碍的患者,通常以心理治疗为主。

第二,面对轻生患者,需要给他更多的安全感。亲友、同学、同事、邻居,包括网友都可以在患者有困难寻求帮助的时候,给他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三,限制自杀工具或自杀场所的方便易得。在发现患者有自杀倾向后,需要做一些限制。比方说把他的自杀所需的工具拿走,或者把他转移到相对安全的环境中。

最后一点,让一个轻生者走出自杀,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逐步建立信心,认识到自杀是可以干预的。当事人和他的家属有了信心就能和专业人员配合,最终远离自杀。

近年来,心身疾病也日益受到关注。原来大家强调的心身疾病包括哮喘、高血压、冠心病、偏头疼等疾病。实际上,在我看来,任何一种疾病都是心身疾病。学科上可以划分心理和生理,而人是身心合一的,其中一方面出问题,都会导致另一方面受到不良影响。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新冠病毒感染不仅影响到身体,还会影响到我们的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未来10年、20年,这个影响依然会持续。这说明心身是一体的,我们要学会关注心身健康。

国家号召所有人要做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国家层面会为群众的心理健康做好政策方面的保证。那么,我们每个人也需要学习如何照顾好自己。如今很多人都会把焦虑、抑郁挂在嘴边,虽然可能多数人都达不到焦虑症、抑郁症的程度,但当不良情绪或心理疾病已经影响到生活、工作以及人际交往时,我们要学会“自助”。

第一,找到不良情绪的原因。找到后分析一下这个事情能不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自己解决不了,要及时向身边人寻求帮助,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保持生活规律。保证一日三餐,尽可能不去挤压娱乐和休息的时间,而且要安排时间去做运动。

第三,培养兴趣爱好。在抑郁焦虑持续折磨自己的情况下,安排时间去做一些能够让自己感到放松或愉悦的一些活动,每天规律地做这些事,能让自己从抑郁焦虑的折磨中走出来。

第四,学会给自己打气,而不是泄气,时常从心理方面鼓励自己。

第五,留意自己的负面、灾难化、杞人忧天的想法,告诉自己想法归想法,不要影响到自己的行为。

最后一点,如果“自助”无效,寻求周边人帮助也无效,那么就要寻求专业的帮助了。作为旁观者,也要学会适时地实施“他助”。当发现身边的人有这样的情况,可以花时间不做评判地和他聊一聊,倾听本身就是一个很有力的支持。听完后可以给一些建议,如果解决不了也可以陪着他一起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