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年轻人更易被骗子盯上

受访专家: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刑侦支队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中队长  杨  帆

说到受骗,我们第一反应总觉得中老年人是“重灾区”,然而国家反诈中心最新数据显示,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中,65.5%为18~35岁的年轻人。

“目前网络诈骗主要集中在社交软件和购物平台上。”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刑侦支队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中队长杨帆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而这一部分互联网的受众群体,主要是18~35岁的年轻人。他们往往是刚上大学的学生、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和尚未组建或刚组建家庭的青年,更常使用网络获取信息、工作学习。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上网时间越长就越可能遭遇诈骗。除了使用频率高以外,年轻人容易被网骗还与以下几种心态有关。

盲目自信。年轻人倾向于认为自己对互联网知识了解更多,在网络“驰骋”比较自如,觉得自己“经验满满”,不可能受骗。还有很多高校学生过度自信,觉得“我学历这么高,绝对能一眼识破骗子”。然而,高学历被骗的大有人在,例如专挑高学历单身女性下手的“杀猪盘”,被冒充客服退款、设置代理商转账诈骗的大学生……杨帆表示,电商“大促”后是冒充物流客服诈骗的高发期,年轻受骗者在接到自称是电商物流平台客服电话的时候,往往不会特别仔细地分辨真假,而会按照要求进行所谓的“取消VIP”或“退款理赔”等操作,一步步落入骗子的圈套。

恐惧心理。年轻人受骗比例高,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在网上留下的个人信息和活动痕迹比较多,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来定制话术向当事人实施诈骗。年轻人社会经验较少,世界观相对简单,也易被恐吓欺骗。比如骗子会利用“毕业需要取消学生贷款账户,否则影响个人征信”等话术来威胁,这时社会经验不足、对政策不了解、害怕给个人征信带来不良影响的年轻人,就会按照对方要求点开各种链接,在一步一步严丝合缝的诱导下把钱转出去。

利益驱动。疫情以来,由于各地防疫政策调整,受居家办公、封控管理等措施影响,部分年轻人群收入减少,接收“刷单”( 店家付款请人假扮顾客提高销量、好评的行为)信息导致被骗的几率增加。现在刷单形式不断升级,年轻群体面对“足不出户、日进斗金”的诱惑,防备心降低,少的被骗几百元,多的甚至几十万。

“遭遇电信诈骗其实主要分为两种情况。”杨帆告诉记者,“一种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自己什么都没干却被骗子找上门来,比如冒充公检法;另一种是把‘陷阱’当成‘馅饼’,因为主动探索新鲜事物走入骗子圈套。”年轻人在怀疑自己遭到电信网络诈骗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切莫慌张、理智分析。杨帆表示,对于第一种情况,年轻人不要“单独行事”,觉得自己都处理得了,应及时寻求身边朋友、同事的帮助,让多一些人来一起分析;对于第二种情况,新生事物有黑有白,还有灰色地带,在接触时一定要擦亮双眼,拒绝参与刷单、“高回报”投资、裸聊等不法行为。

避免网络诈骗,年轻人首先要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量入为出、合理规划消费,购买自己消费能力之内的商品。其次,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将重心放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避免偏离正确的人生方向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最后,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积极了解反诈知识、更新防骗技术手段。可以在手机上下载国家反诈中心和全民反诈App,空闲时间也了解学习常见案例,听听骗子的“原声”,防范各种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