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肺癌术后不适怎么养?

受访专家: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中心主任 李 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 杨震林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肺癌发病人数已超82万。目前,手术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早期治愈率可达70%~80%。据统计,每年约有20万例肺癌患者需接受手术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杨震林介绍,肺癌手术通常有如下特点:1.手术过程风险高。肺癌手术范围紧邻心脏、主动脉弓、主支气管等重要器官及结构,稍有不慎可能导致大出血、支气管胸膜瘘等严重并发症。2.心肺功能影响大。为了完整切除肿瘤,手术中会切除肿瘤周围部分正常肺组织,会引起患者术后肺功能的下降,表现为胸闷憋气、呼吸功能受限等。3.术后恢复时间长。患者术后症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和锻炼才能完全恢复,如刺激性咳嗽、胸闷、气短可能需要数月才能缓解。

基于上述特点,肺癌患者手术后往往会有两“怕”:一怕身体不适但检查结果没问题被通知出院;二怕出院后没人管,不知道哪些症状可以慢慢养,哪些需要去医院。杨震林说:“其实患者术后出现的大部分症状是不需要过多担心的,大多能自行好转,只有少部分症状较重者需到医院进行诊疗。”例如,胸闷、气短大多数情况是由于术中正常肺组织损失导致的,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控制活动强度,即可逐渐缓解症状;术后出现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刺激性咳嗽,大部分患者能够逐渐缓解,少数咳嗽较重的患者可予止咳药物对症治疗;部分患者术后时有胸部刺痛,为术后组织损伤及修复的不适感,一般情况无须特别处理;约一成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需到心内科就诊明确。

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中心主任李强告诉记者,其实由术后患者自行观察、主动报告症状,才是最行之有效、节约医疗资源、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方式,国际上也早有应用。为了解决肺癌术后患者的后顾之忧,李强教授带领团队首次验证了基于患者主动报告的管理模式可加速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研究结果发布在国际顶级期刊《临床肿瘤杂志》上。在家中,患者可以通过小程序从多个维度对自身症状、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评估打分。对于术后的正常并发症,患者在家自己慢慢养就可以;而出现一些较重的症状或需要就医的情况时,系统则会自动预警反馈。“在家康复比医院舒服,患者的自主性提高了,恢复效果自然也就上去了。”李强说,“有些病人现在甚至都不愿意住院做检查,更喜欢这种自我评估的方式。”目前,这一管理模式尚处于小范围应用阶段,未来有望大面积推广。

最后,专家提醒大家,肺癌患者术后还要注意以下几点,有助更快康复。短期内不要进食太油腻的食物,避免因乳糜管小瘘口导致的乳糜胸的发生;注意适度活动,不要太过劳累,可进行吹气球等呼吸功能锻炼。任何恶性肿瘤都有复发的可能,无论是否需要辅助治疗,都不能掉以轻心,须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以掌握疾病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