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眼疾病根都在五脏

受访专家:首都名中医、北京同仁医院传统医学科主任医师  支楠

本报记者  田雨汀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即眼睛,古时也被称为“命门”,是中医临床望诊、察神的重要部位。中医认为“五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天之精气宿于星月,人之精气在于两目”,充分说明了眼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其功能与全身脏腑经络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期,《生命时报》特邀首都名中医、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再传弟子、北京同仁医院传统医学科主任医师支楠教授,为大家讲解中医治“眼”之道。

中医救了她也成就了她

支楠的母亲生于中医世家,父辈上三代均为名中医,但由于抗日战争,没能继承祖辈的职业,这成为她人生的一大遗憾。1955年支楠出生,承载着母亲的学医愿望,自幼便与中医结下不解之缘。然而3岁时,她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父母想方设法带着她到全国各地求医,“我童年2/3的时间都在医院看病治疗,接受推拿按摩、水疗泥疗等中医疗法”,支楠说道。由此,她自小对医学就有了不一样的情愫。加上父母的引导和家庭的熏陶,支楠初中时便开始阅读中医典籍。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明代著名医学大家李时珍的《濒湖脉学》是中医脉诊的重要典籍,成了支楠的中医启蒙书。望、闻、问、切中的“切脉”,是中医诊病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医的灵魂,艰涩难懂的中医知识以歌诀的形式呈现,让支楠牢牢掌握了脉学知识,夯实了中医基础。机缘巧合下,支楠高中毕业后进入北京第二医学院(现为首都医科大学)就读。1978年到同仁医院中医科,她边工作边学习,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知识烂熟于心。

当时,同仁医院中医科主任是“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弟子翟济生,支楠跟随翟老出诊抄方,接触到不少疑难杂症患者,收获颇丰。上世纪90年代初,支楠师从“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三子孔嗣伯先生,深入系统地学习了温热病、肿瘤、五官科疾病、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疑难杂症的诊疗,深得孔门真传。作为孔老的唯一学术继承人,支楠在临床中接诊了大量眼科、肿瘤、肾科、耳鼻喉科、心脑血管等病人,诊疗方法越来越独到。临床工作44年来,支楠擅长治疗各种眼底病、角膜病、青光眼等眼病,还在肾病、心脑血管病、妇科疾病及肿瘤方面独树一帜。

中医治眼有独特优势

中医论眼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视觉与传神。《素问·脉要精微论》对眼的视觉功能给出了形象描述:“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清代养生专著《寿世传真》指出 “目乃神窍”,两目炯炯,双眸黑亮,是精气足的象征;目光呆滞,珠转不润,则是精亏气弱神衰的表现。不论是将眼部分为5个部分对应五脏的“五轮学说”,还是划分为八个方位对应八卦、分属脏腑的“八廓学说”,中医理论都讲究整体的辨证论治。日常诊疗中,支楠将温病学思想充分运用到眼科疾病的治疗。

青光眼。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后为2%。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多发生于40岁以上人群,25%的患者有家族史,患者发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多是疾病发展到中晚期,视功能严重受损时才被发现。支楠认为,开角型青光眼中医辨证早期多是气郁化火、痰火上扰;中晚期多为肝肾阴虚、阴虚风动。早期患者情志不舒,肝气失于调达,气郁化火,痰火上扰,流窜经络,上蒙清窍;中晚期阴血亏虚,水不涵木(即肾阴虚不能滋养肝木),肝风上扰,久之精血亏损,目窍失养,会造成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缩小。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降低眼压的同时,调节脏腑功能,保护视神经,缓解眼部症状,疗效显著。

病毒性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是受病毒致病原感染而引起的角膜炎症,中医称为“聚星障”,其特点是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愈后遗留瘢痕翳障,影响视力,严重者可导致失明。支楠认为,病毒性角膜炎中医辨证一是肝火炽盛,二是湿热蕴蒸。黑睛属风轮,内应于肝,肝经伏火,复受风邪,风火相搏,上攻黑睛。又有患者过食五辛{五种辛味的蔬菜,有葱、蒜、韭、薤[读音为xiè,指藠(jiào)菜]、兴渠},脾胃蕴积湿热,熏蒸黑睛。支楠表示,临床中若能在早期加上清热解毒、平肝泻火、利湿化浊的中药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流泪畏光等症,减少云翳(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形成,防止视力下降。

黄斑病变。黄斑病变与遗传因素、年龄因素、炎症因素等相关,很多类型黄斑病变会导致视力下降、眼前黑影或视物变形等症状。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多见,患眼视力可在短期内迅速下降,患者可有眼底出血、渗出等相关表现。支楠认为,本病中医辨证多见情志不舒、气滞血瘀,亦有脾虚湿盛,肝肾不足。气为血之帅,气行不畅则血行郁滞,气滞血瘀,瘀阻目窍。脾失健运,湿邪内蕴,湿浊上泛,壅遏(阻塞)目窍。治疗上多采用解郁疏肝、健脾利湿、行气活血、化瘀止血等方法。临床上根据患者不同证型可选用二陈汤、通窍活血汤、明目地黄丸、石斛夜光丸等加减治疗。

干眼症。也称角结膜干燥症,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眼部不适,表现为眼疲劳、异物感、干涩感等症状。西医治疗多采用人工泪液(玻璃酸钠滴眼液)等缓解眼部不适。中医临床可采用中药、针刺、艾灸及眼部熏蒸等方法治疗。相较局部治疗,中医中药为全身性调节,治疗本病有独特优势。支楠认为本病多见肺阴不足、肝热上扰两证型,临床经常使用平肝益精方缓解眼部症状、促进泪液分泌,保持泪膜稳定。平肝益精方基本组方如下:生石决明15克(先下)、珍珠母15克(先下)、谷精草10克、枸杞子10克、银花10克、密蒙花10克、菊花10克、茺蔚子10克、丹参10克、鲜石斛30克、北沙参20克、六神曲10克,煎汤200毫升,每日口服2次;中药汤液外用熏蒸双目,一日2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增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支楠认为,该病中医病机有四个:阴虚燥热、热伤气津、痰浊内蕴、瘀血阻络。微动脉瘤及眼底出血是瘀血表现,眼底渗出物及视网膜水肿为痰湿之征,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为痰瘀互结。常用药物分五类,益气养阴类:黄芪、太子参、西洋参、生熟地、枸杞子、元参、铁皮石斛、天花粉、竹茹等,具有滋阴益气、生津祛热之效。凉血止血类:仙鹤草、藕节、川郁金、白茅根、琥珀粉等,可凉血清热、止血明目。活血化瘀类:丹参、川芎、鸡血藤、当归、桃仁、三七粉、云南白药、茺蔚子、茜草根等,达到活血祛瘀通窍作用。祛痰散结类:穿山甲、连翘、夏枯草、紫花地丁、晚蚕砂、天竺黄、车前子、川贝等,以达祛痰利湿、散结明目的功效。清肝明目类:生石膏、羚羊角粉、菊花、密蒙花、白蒺藜等,其中生石膏、羚羊角粉等为孔门特色用药。通过中医治疗,达到抗缺氧、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激活免疫功能、促进抗体生成、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的功效。

现代人常看手机,要多爱护眼睛

“我们生活在一个视力透支的时代。”支楠说,生活工作中长时间看手机、看电脑,大家常常从早晨睁眼开始就无时无刻不在盯着屏幕,而这种持续用眼,最容易造成干眼症、视疲劳等问题。对此,她推荐给大家以下护眼方法。

注意用眼卫生。每看一小时屏幕远眺几分钟,可以起身稍加走动,到窗边看看远景;在书桌、办公桌或室内摆上几盆花草,休息时将视线转移到绿植上也是很好的选择;切忌在关灯后或黑暗的地方使用手机。

勤做眼保健操。小时候在学校做的眼保健操是根据古代医学推拿、经络理论,结合体育医疗综合而成的按摩法。通过对眼睛周边的太阳穴、睛明穴、攒竹穴等穴位进行按揉,可以促进眼周血液循环、减轻眼部睫状肌的张力、缓解疲劳不适感。

注意体质健康。坚决不熬夜、保证睡眠时间,让劳累一天的眼睛在晚上得到充分休息。日常饮食要做到营养均衡,多吃菠菜、小白菜等补充叶黄素;多吃鲜枣、猕猴桃、草莓补充维生素C;多吃杏仁、瘦肉、蛋奶、山药、植物油补充维生素E;多吃蓝莓、黑莓、樱桃、紫薯补充花青素;多吃芒果、胡萝卜、红薯、菠菜、南瓜补充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多吃贝类、瘦肉、芝麻、核桃补充锌。

后的女性易出现肝肾阴虚的体质,干眼症发生概率增加。《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肝开窍于目”。目与脏腑的关系中,与肝最为密切。肝之经脉上连目系、肝之气血上濡于目、肝有病变常累及于目。对此她推荐大家日常饮用滋阴明目茶,有清肝明目养阴的作用:铁皮石斛煎煮1~1.5小时,取铁皮石斛水冲泡菊花,白天代茶饮用;对于易上火者,可以在铁皮石斛煮到1小时15分钟时,加入适量决明子,再煎煮15分钟,最后冲泡菊花;肝肾阴虚者可再加一味枸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