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联合承办的“2023年儿童与青少年妇科北京论坛暨少儿妇科微无创技术新进展与月经病管理研讨会”成功举行。此次论坛设立一个主会场和三个分会场,邀请国内和业界数十位知名专家学者,针对儿童青少年妇科相关疾病进行专题讲座和经典病例分享,给与会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为推动我国儿童与青少年妇科的发展而努力。
大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执行院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应芳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尹默院长,大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杨慧霞教授,大会共同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及儿童癫痫中心主任姜玉武教授分别进行开幕致辞。大会执行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与青少年妇科学组组长尹玲教授担任主持。
本次论坛涵盖专家讲座、学术交流、经验分享,内容丰富。在主会场的生殖道畸形与感染专题学术分享会议中,多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发言:
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院士对青少年妇科学的概念、建立与发展、研究范畴与状况进行了阐述,随后对常见的青少年妇科学问题进行了重点讲解,包括青少年女性发育缺陷或畸形、内分泌功能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生殖器官肿瘤,最后介绍了常见妇科疾病在青少年女性时期的特殊问题。郎景和院士强调,青少年妇科学关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应作为重要的亚学科得到发展;应由妇科、儿科及相关学科共建,基础与临床密切合作,形成亚学科和技术队伍;组建专业学组或学会,建立相关问题的诊治规范或指南,推动其发展。
子宫附腔是罕见的梗阻性生殖道畸形,位于圆韧带起点下部的空腔肿物,内覆子宫内膜,有腔内积血。北京协和医院朱兰教授以两例临床病例为引导,对子宫附腔的病因、症状与体征、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病理诊断、治疗与术后管理及国内外诊治进展进行了系统讲解。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毕蕙教授、肖冰冰教授、陆叶教授和张岱教授,分别就HPV疫苗接种、青少年生殖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阴道斜隔综合征诊治疗和幼女生殖道感染的相关问题展开学术讲座。
在分会场的学术发言中,专家们分别就性发育异常与肿瘤等热点话题做了精彩的讲座:
性发育异常是一种先天性异常,表现为性染色体、性腺或者性激素性别不典型、不一致,临床诊断困难。北京协和医院田秦杰教授对“性发育异常分类与诊断流程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并介绍了北京协和医院葛氏分类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梁芙蓉教授就正常儿童的青春期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儿童青春期发育的评估、性早熟诊疗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是否为中枢性性早熟、是否需要治疗、如何治疗等问题,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进行了探讨。
青春期发育低于同种族正常人群的2~2.5个标准差为发育延迟,可分为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正常促性腺激素性发育延迟。对此,青海省妇幼保健院芦莉教授对不同类别青春期发育延迟的病因、诊断与治疗展开了具体讲解。
卵巢恶性肿瘤占所有小儿恶性肿瘤的1%左右,卵巢肿瘤在小儿妇科疾病住院患儿中排名第一,约占36%。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岩教授分享了国内外青少年卵巢肿瘤术前诊断与评估的最新进展,并对青少年和年轻人非上皮性卵巢癌的管理进行了详实的讲解。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芳教授对原发性闭经、性发育异常、Frasier综合征的定义与诊断逐一进行了介绍,并强调一手临床资料的重要性,要全面分析,启动多学科管理,及早诊断,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