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蚯蚓,保护土壤的“工程师”

电捕、收购、加工野生蚯蚓的行为,导致数量急剧下降

受访专家: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学教授   谷思玉 □生态学讲师   宁玉翠

本报记者   徐   盈

蚯蚓加工成“蚯蚓干”(也称“地龙干”)后可入药,中医上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用。近年来,受地龙干价格飙升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出现电捕野生蚯蚓现象,即利用“地龙仪”“电蚯蚓机”等设备,对野生蚯蚓进行“灭绝式”捕杀,导致蚯蚓数量急剧下降。据商家介绍,某款“豪华型电蚯蚓机”一次便可捕获十几斤蚯蚓。

针对这一问题,农业农村部近期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强野生蚯蚓保护 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通知》,部署各地核实整治在农田、森林、湿地、草原及自然保护地等区域电捕野生蚯蚓,以及非法收购、加工野生蚯蚓的问题。此前有媒体报道,有些店铺“地龙仪”销量已达10万件之多,《通知》印发后,记者在某网购平台搜索“地龙仪”,页面直接跳转到“绿网计划”,提醒消费者“国家有明确法律规定,禁止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严格意义上说,蚯蚓并不属于国家保护动物,但它对环境的重要性不容小觑,被称为土壤生态的“工程师”。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学讲师宁玉翠介绍,它对土壤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提高土壤肥力。蚯蚓的繁殖能力强、繁殖周期短、翻土量大,易促进土壤和肥料的融合,还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分解土壤中的植物残体,释放其养分,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蚯蚓粪富含氮磷钾等养分,能提高土壤肥力。

调节土壤结构。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是土壤结构的重要指标,蚯蚓分泌的黏液可以把松散的土粒粘在一起,形成更好的团粒结构,增强抗冲刷能力。此外,蚯蚓打出的通道疏松多孔,可提高土壤储水保肥和通风透湿能力。

辅助降解土壤污染物。蚯蚓是土壤酶活性的促进剂,能加速土壤对农药、抗生素和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有利于土壤的生物修复。比如,“壮伟环毛蚓”能去除土壤中的五氯苯酚;“赤子爱胜蚓”能促进土壤中四环素的降解。

很多情况下,蚯蚓可被看作一种标志物,其数量越多、种类越丰富,代表土壤环境越好。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学教授谷思玉解释,蚯蚓对土壤肥力起到辅助作用,失去它的恶果不会马上显现,还可通过轮作、施肥等方式进行补位,短期内不会对生产力产生太大影响。蚯蚓的不可替代性主要表现在生态方面。蚯蚓在食物链上有自己的生态位,如果被大量捕杀,会对生态链的上下级都产生影响,导致生态失衡,长期来看对土壤环境也不利。

宁玉翠告诉记者,在电捕机器发明前,我国蚯蚓数量已呈明显下降趋势,原因主要有4个。1.化肥大量施用,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变差,如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甚至盐碱化,导致蚯蚓无法适应。2.机械整地,多样化的作业方式将耕地处理得更为细致,但却对蚯蚓的种群数量造成致命影响。有研究表明,机械作业可能造成土壤中70%~90%的蚯蚓种群死亡。3.农药过量施用,使土壤生态系统出现农药污染,影响蚯蚓等地下生物种群的数量和结构。4.土壤有机质大量缺失,导致营养土层过薄,不利于蚯蚓的活动和繁殖。

专家建议,保护蚯蚓除了要在政策层面加强监管,还应改善土壤状况,比如做到清洁生产,少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合成物质,为蚯蚓创造更适宜的生存环境。此外,也可尝试培养一些适应能力强的蚯蚓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