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破除防灾八个谣言

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新闻宣传处二级督导员  刘 超

了解防灾减灾知识可以在关键时刻保护人们的财产安全,然而,坊间一些“盛行”的谣言,却会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不久前,网信办举报中心、应急管理部等单位发布“2022年度涉防灾减灾辟谣榜”,提醒大家不要被这些谣言所骗。

谣言一:“雨季不易发生火灾。”空气潮湿时,电器内部的灰尘杂质会变成导电体,当电器通电后,浸湿的灰尘杂质极易被电流击穿,引起燃烧。此外,阴雨天潮湿环境下,户外的高压线、变压器、变电箱等电力设施容易发生打火现象;一些暴露在室外的线路磨损、老化后,长时间被雨水侵蚀,也容易发生短路打火。所以雨天同样要重视规避火灾隐患。

谣言二:“地震云和动物异常行为是地震先兆。”形状各异的“鱼鳞云”“排骨云”等都只是常见的云彩,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地震与云彩之间具有实质性关联,有时在地震之前出现是巧合。动物行为异常的因素多种多样,与地震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这些现象来预判地震是不靠谱的。

谣言三:“暴雨后城市的自来水不能喝。”暴雨过后,少数以地表水作为自来水水源的城市,可能会受到轻微水污染,但城市自来水在流入各家各户之前都是经过自来水厂的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等步骤处理的,水质也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民众可放心饮用,不必过于焦虑。

谣言四:“遇到火灾开门就跑。”火场逃生的首要任务就是躲火避烟。发现起火后要沉着冷静,如果火势正处于初起阶段,火小烟小时应低头迅速跑向户外;若火势已在逃生方向蔓延开来,应选择距离火势较远并且具备窗户等通风条件的房间固守待援,用湿毛巾、湿床单等把门缝塞严,不断向门泼水降温,拨打119电话告知准确位置等待救援。

谣言五:“火灾逃生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湿毛巾捂住口鼻是上世纪流行的概念,当时房屋以木制结构为主,不易产生浓烟,而如今建筑大多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且装修装饰中常用的高分子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烟气和热量,发生火灾后,烟、热均不容易散去,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穿越高温浓烟环境并无多少实质效果。建议家中常备过滤式防烟面罩。

谣言六:“高楼遇火灾向楼顶跑。”火场烟气在水平方向流动速度约为0.8米/秒,而在垂直方向扩散速度为3~4米/秒,即当烟气流动无阻挡时,只需1分钟左右就可以扩散到几十层高的大楼。因此,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应保持冷静,判断起火部位、火势蔓延方向,在确保逃生通道安全无浓烟的前提下迅速向下逃生,快速离开起火楼层;当逃生通道布满高温浓烟无法向下逃生时,可以就近到离起火位置有一定距离、有窗户,且便于举高消防车作业的安全区域进行躲避,采取防护措施,同时立即拨打119告知被困位置,等待救援。

谣言七:“地震发生后,余震相对较小无需担心。”虽然余震强弱与主震大小有关,随时间推移余震强度、次数会逐渐衰减,但是余震来临时切不可掉以轻心,也应妥善应对,严防次生灾害发生以及危房倒塌伤人。

谣言八:“起火都能用水灭。”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火灾都能用水灭。比如,电气火灾在无法断电的情况下千万不能用水扑救,因为水能导电易发生触电风险;油锅起火时,也不能用水浇,因为油比水轻,水浇到油里能让油火到处飞溅,应该倒入切好的蔬菜或盖上锅盖;汽油、油漆、酒精等密度比水小,如果起火时用水灭火,这些物质会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应该用泡沫、干粉灭火器或沙土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