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30岁女性要防宫颈癌

·专家建议,适龄接种HPV疫苗,有性生活后做好清洁、定期筛查

受访专家:

原卫生部副部长、著名妇科肿瘤专家 曹泽毅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医师 李艳丽

本报记者 任琳贤 单祺雯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2-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落实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开展宫颈癌筛查、及时治疗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三级预防措施,加快推进我国宫颈癌消除进程,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消除宫颈癌”倡议。

《行动计划》指出,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是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我国发病率近年来持续增高并呈年轻化趋势。专家们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宫颈癌是目前唯一明确病因的癌种,也是唯一有疫苗的癌症,可防可控,消灭宫颈癌并非遥不可及的梦。但近年来,30岁出头的女性宫颈癌发病率仍在快速增长,令人担忧,青年女性应成为我国宫颈癌防控的重点人群。

三十出头是个发病高峰

2020年,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近11万,死亡病例近6万,分别占全球发病和死亡总数的18.3%和17.6%。可见,宫颈癌防治在我国依然形势严峻。多项专家共识指出,我国宫颈癌有两个发病高峰:30~35岁和45~55岁。经过多年“两癌”筛查的推动及相关防治措施的实施,我国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已显现下降趋势。但一项发表在美国内科学会《普通内科学期刊》上的研究,分析1987~2014年间我国宫颈癌死亡患者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后发现,我国城市中老年女性(55岁以上)宫颈癌的死亡率逐渐下降,年轻女性(25~54岁)宫颈癌死亡率却上升了,平均每年上升2.1%~5.5%。

2022年11月,美国《医学快报》网站刊登了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的一项研究称,自1970年以来,美国宫颈癌发病整体呈下降趋势,但30岁出头的女性宫颈癌发病率每年增加达3%。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医师李艳丽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我国宫颈癌发病趋势整体与国际是同步的,虽然目前尚无非常完整的各年龄段发病数据,但青年女性宫颈癌每年3%的增长同样符合我国当下临床观察到的现状。

“现在我们病房里,就有不少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的宫颈癌患者,有的发现早,治疗效果不错,几乎可以‘治愈’,但也有一些十分可惜,不得不切除子宫,甚至卵巢,导致失去了生育能力,面临早衰等问题。”李艳丽说,在过去的20年间,我国宫颈癌发病平均年龄已从53岁提早到了45岁,总体上,宫颈癌发病较多的依然是中老年女性,但随着青年女性发病率快速增加,这一群体的防控问题须高度关注。

过早性生活、性伴多是诱因

“有性生活的女性感染HPV十分常见,数据显示,女性一生感染HPV的几率高达80%!如果本人或配偶有多个性伴,感染几率进一步增加。”李艳丽说,筛查出HPV感染,不必过度恐慌,因为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只要免疫功能正常,绝大多数人在2年内就可自行清除体内的HPV病毒,无需采取特别措施,也不推荐盲目使用所谓“转阴”产品。但如果查出癌前病变,要尽快治疗,以免进展为宫颈癌。

原卫生部副部长、我国著名妇科肿瘤专家曹泽毅教授介绍,宫颈癌发生主要是因为高危型HPV的长期感染。根据病毒核苷酸序列不同,现已发现200多种HPV亚型,不同亚型HPV致病性有所不同,分为高危和低危。高危型HPV可引起阴道、宫颈上皮病变,与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低危型HPV可引起生殖器尖锐湿疣。HPV病毒主要通过性生活传播,从外面经阴道送到子宫颈上,而子宫颈如果恰巧有个小伤口,哪怕肉眼看不见,病毒就会趁虚而入,感染子宫颈上皮。

专家们认为,宫颈癌年轻化主要与过早开始性生活、多性伴有关。曹泽毅举例说,一名健康女性,尤其是30多岁的女性,免疫功能较好,身体自我清除病毒的能力也较强,对体内突然冒出的HPV,有强大的“自净”能力。而性伴侣多,感染不同亚型HPV病毒的机会就多,多型HPV病毒齐上阵,“自净”能力超负荷,发生宫颈癌的风险便显著增加。此外,曹泽毅还特别提醒, 我国每年有上千万女性人工流产,而流产对子宫颈的伤害较大,会给HPV病毒侵袭提供机会。

李艳丽表示,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性观念的改变,很多年轻人确实更早开始性生活,曾有专家共识指出,HPV感染的第一个高峰在17~24岁。对年轻女性来说,宫颈癌通常是“沉默”的,除了少数人会有同房出血症状,多数人没办法观察到明显症状。所以,年轻女性如果过早开始性生活,也不注重防护和筛查,很难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癌。另外,临床中一些年轻患者对宫颈癌治疗的依从性不高,这背后有诸多复杂因素:有的因为认识不足,不接受手术治疗,担心年纪轻轻就切除子宫而失去生育能力;有的因为过度恐慌,迟迟不肯去医院,耽误了诊治;还有的顾忌外界评价,不愿就诊,拖延不治。

接种疫苗,注意清洁

相对于中老年宫颈癌患者,年轻患者的治疗要考虑更复杂的因素。“二三十岁的女性正值婚育年龄,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考虑如何‘治愈’,还要为年轻患者的未来着想。”李艳丽说,要尽量保护年轻患者的生育功能,尽可能维持其卵巢内分泌功能,以免发生早衰,影响今后的生活质量。通常,对于宫颈癌Ⅰ期患者,九成以上只需手术就能达到“临床治愈”,医生也会尽量做保育治疗;但对于中晚期患者来说,“临床治愈”可能性大大降低,保住生育功能非常困难,手术后还需进行放疗,对卵巢功能的破坏较大。因此,防治宫颈癌的关键在于,能防则防,即尽早接种HPV疫苗;能筛则筛,即尽可能进行规范筛查。

专家们认为,除了国家层面推进落实三级预防措施,个体提高意识、重视日常预防尤为关键。

注意性生活卫生。年轻女性应养成良好的性生活卫生习惯,家长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就要帮其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具体包括:不要同时拥有多个性伴侣;发生性关系时注意全程使用安全套,能起到一定隔绝HPV病毒的作用;每天清洁外阴,若有性伴侣,应要求伴侣在性生活前清洁外阴。

健康生活,保护免疫力。不抽烟、不喝酒、适当运动、睡觉充足、心情愉悦,用这些方式来保护好身体的免疫力,可以使它在关键“杀毒”时刻冲锋陷阵。

尽早接种HPV疫苗。HPV疫苗有三种:二价疫苗可预防高危型HPV16、18;四价疫苗预防种类增加了HPV6、11两种亚型,同时预防尖锐湿疣;九价疫苗可预防HPV6、11、16、18、31、33、45、52、58型九种。目前,进口疫苗均适用于9~45岁人群,国产疫苗中,有的适合于9~45岁,有的适用于9~30岁,可在咨询后再做选择。李艳丽说:“当下,一些地区疫苗供应紧张,大家能约到哪类疫苗就尽快接种哪类,不必盲目追求九价疫苗。其实,二价疫苗足以预防七成以上宫颈癌,我国还有国产二价疫苗,性价比很高。”

定期筛查。女性(有性生活后)最好从21岁起筛查宫颈癌,21~29岁只需每3年一次细胞学筛查,不需检测HPV。30~65岁首推每5年进行一次细胞学和HPV联合筛查,或每3年一次细胞学筛查。65岁以上女性,在过去25年没有宫颈癌癌前病变史,且此前10年内已具备充分阴性筛查(最近1次检查在5年内)的前提下,可停止宫颈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