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科学孕育,筑牢母婴安全线

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阴赪宏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段  涛

本报记者  卞  磊

编者的话:妇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翻开我国妇幼健康事业十年“工作台账”,从助孕优生到孕产服务,从新生儿成长到妇女健康……一切围绕科学孕育关切,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两位专家接受采访时感慨,这十年我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实现了跃升,由“保生存”向“促发展”转变。

关口前移,守护母婴健康

“回望十年前,那时的科学孕育主要体现在孕产妇产检率、住院分娩、产后访视,以及监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方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院长阴赪宏回忆道。如今,科学孕育不仅覆盖全生育周期全方位管理,还更加重视预防,将提高人口素质、预防出生缺陷的关口前移;强调科学生育,尤其是优生遗传咨询,应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及其衍生技术治疗不孕不育,阻断遗传性疾病、罕见病;应用多学科技术保存肿瘤患者的生育力,如卵母细胞和胚胎冻融、卵巢组织冻存等。

阴赪宏表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的发展,就能够从一个侧面体现十年来我国科学孕育发展的缩影:在妇幼保健层面和妇女疾病临床治疗层面,做到了良好融合,既有政府主导下的妇幼保健网络体系,又有妇幼健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临床技术支撑;既有传统妇产科疾病的治疗,又有先进的产前诊断、远程超声诊断、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这些都使得科学孕育落到了实处,为民众带来了实际效益。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段涛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几个具体层面也可以一窥我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成果:守护儿童健康方面,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出生缺陷患儿绝对数量多,但这十年由于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技术不断提升,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效果明显,逐步实现与国际同步。提升妇女健康水平方面,我国实施的大规模“两癌”筛查项目提前发现众多早期患者,并通过早诊早治显著提升存活率和生活质量。今年5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两癌”筛查已覆盖全国近2600个县(市、区),对近2亿人次开展免费筛查。另外,我国辅助生殖技术也有了长足发展,如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可以在胚胎植入子宫前对其进行遗传学检测,识别并排除携带单基因异常的致病突变胚胎,选择无异常的胚胎进行移植,实现科学孕育。随着相关技术不断提升、服务量持续增长,解决了“想怀怀不上”的问题。十年间,我国如期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和《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 2011~2020 年) 》中卫生健康领域的25项指标;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位居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从“保生存”转向“促发展”

“2012 年以来,是我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跃升期。妇幼健康工作由‘保生存’向‘促发展’转变。”阴赪宏介绍。“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投资107亿元,支持1100多所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标志着中国妇幼健康服务质量和可及性达到新水平。2014 年,中国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的有关目标,在世界卫生组织《妇幼健康成功因素报告》中被列为“全球十个妇幼健康高绩效国家之一”。透视十年历程,诸多成绩来之不易:

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十年来,妇幼健康事业发展被纳入顶层设计,相关指标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成为国家人权保障事业的重点关注领域。”段涛对记者说。通过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启动妇幼健康促进行动。

服务网络持续加强。段涛说,这十年,城乡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建设不断增强,逐步形成了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支撑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截至今年5月,全国共有妇幼保健机构3032家,妇幼保健机构专业人员达到54.2万人、床位数达到26万张。全国共有妇产医院793家、儿童医院151家、妇产科医师数达到37.3万人,儿科医师人数增长到20.6万人。同时,云上妇幼、智慧妇幼等创新模式不断推进,使得服务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阴赪宏称,我国通过建立医联体,为女性生殖健康、预防出生缺陷建立区域转会诊中心及绿色通道,为远郊区县等地提供同质服务。十年来,通过加大县域医疗机构的建设投入和人员培训,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城乡地区间差距进一步缩小。

提高生育力,需优先考虑

去年5月,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一份中国妇幼健康相关报告,指出随着中国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的下降,影响母婴健康的主要疾病谱发生改变,中国面临新旧问题交织的挑战,涵盖生育意愿下降及延迟、生育调节、性传播等;新生儿疾病(早产、出生缺陷)、孕产妇营养及心理健康、胎儿及新生儿营养等。同时,对于刚显现或被忽视的问题应加以重视,包括不孕症、高龄产妇、儿童保护、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和性问题等。

在段涛看来,未来我国在妇幼健康领域面临最大挑战将是生育意愿下降问题。目前,国家在实施鼓励生育的政策中,积极开展辅助生殖技术服务,推进将部分费用如分娩镇痛费、产前筛查的一些费用逐步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以鼓励生育。事实上,我国如今在科学孕育技术和医疗供给方面已达到相对良好状态,但生育问题并不仅仅集中在医疗领域一隅,还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更需要综合施策。阴赪宏也表示,生育力降低和出生缺陷防控已成为我国和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提高生育力、治疗不孕不育、防控出生缺陷对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阴赪宏表示,这为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应着重解决6个问题:

1.加强针对生殖衰老研究,探寻生殖衰老预警分子,尽早发现问题,尽早治疗。

2.加强不孕不育科学治疗,开展中西医联合治疗,精准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并持续开展子代安全性追踪与研究。

3.开展胚胎着床障碍相关疾病防治工作,减少复发流产、反复种植失败等疑难疾病的诊治。

4.加强遗传性疾病的防治,将遗传学知识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相结合,阻断遗传病,达到降低出生缺陷风险的目的。

5.利用卵母细胞、胚胎冻融技术、卵巢组织冷冻等先进技术,联合多学科开展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存与保护。

6.加强出生缺陷防控,重视遗传、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对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