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切瘤保肾救患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创“自体肾移植术”

本报特约记者   徐博文

5年前,2岁的小欧(化名)因“肉眼血尿”到外院就诊,发现左肾肿瘤,完全切除了左侧肾脏。岂料6岁时,厄运再次降临,小欧检查发现右肾盂内藏有直径3.5厘米的肿瘤。经过10余次化疗,肿瘤始终不能消退。家长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诊治,医生团队为小欧实施了自体肾移植,成功摘除了肿瘤“炸弹”,并恢复了正常的肾功能。中山一院肾移植科王长希主任表示,自体肾移植为儿童保肾手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治疗策略。

2岁的小欧因“肉眼血尿”检查发现左肾肿瘤,在外院完整切除了包括肿瘤在内的左肾,其病理诊断为“肾母细胞瘤”。经过漫长的化疗,父母满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期盼着孩子可以健康成长。

岂料2021年厄运再次降临,小欧右侧肾脏也长出肿瘤,而且是更为复杂的肾窦内肿瘤。经超声穿刺病理活检,诊断同样是“肾母细胞瘤”。多次化疗后,小欧的肿瘤未能消退,还堵塞了输尿管,导致急性肾损伤。医生通过紧急改道引流才化解了肾衰危机,然而,肿瘤治疗已刻不容缓。

王长希主任指出,继续化疗不能完全根除肿瘤,并且副作用大,会陷入循环化疗的无底洞;如果直接切除肾脏,小欧就会变成无肾的尿毒症患者,后续治疗更为艰难。

在患儿走投无路之时,小儿外科苏诚副教授积极组织MDT多学科会诊,肾移植科王长希主任和李军、刘龙山、吴成林等专家合议提出:既要拆除“炸弹”又要保肾,如果体内剔除肿瘤,出血不易控制、风险极大,且瘤体外溢可能会造成腹腔扩散转移;建议先完整切除右肾,在体外剔除肿瘤,然后将剩余肾脏修复整形后再移植回小欧体内。这项创新技术被称为“自体肾移植术”。

敲定思路后,肾移植科、小儿外科、儿童重症监护室等诸多科室反复商讨治疗方案与细节。手术台上,李军、刘龙山等专家团队历经了9个小时艰苦奋战,将小欧右肾窦内的肿瘤彻底剔除,肾脏经精细修复整形后重新植回患儿体内。

小欧术后恢复顺利,逐渐拔除了身上的一条条管道,自主排尿且没有尿漏,肾功能始终稳定,提示着手术获得成功。如今,小欧身上的肿瘤被拆除,他将会“减负”上阵应对后续的治疗。

肾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腹部实体肿瘤,常常表现为腹部肿胀、腹部包块、血尿等。通常的治疗策略是根治性切除包括肿瘤的肾脏,孩子依靠另外一侧肾脏存活。小欧罹患的是异时性肾母细胞瘤,两侧肾脏分别在不同时间被肿瘤侵犯。这种异时性肾母细胞瘤易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发生一侧肾肿瘤后,未来发生对侧肾肿瘤的可能较大。这对患儿家庭和医生来说,治疗难度极大。如果两侧肾脏都被切除,就会成为尿毒症患者。

既要彻底剔除肿瘤,又要保住肾功能,王长希主任、李军副教授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儿童自体肾移植”这项创新技术,已成功挽救了十余名此类肿瘤患儿的肾脏,避免患儿长期透析,明显提高患儿存活率,大幅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