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脊柱正,诸病消

颈椎不好耸肩仰头  腰椎过弯做“抱膝滚”

江西省中医院骨伤九科副主任中医师  周毛生

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对脊柱、脊椎、脊髓形态已有认识,而且对脊神经及行走于脊柱旁的交感神经用“经脉”一词进行了论述。“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脏,外别六腑”。公元4世纪《针灸甲乙经》对脊柱、督脉源性病变有更详细记载,已认识到某些疾病是源自督脉及脊柱旁足太阳膀胱经穴位的病变,主张对这些穴位施行针灸治疗。如“伤寒热感烦呕,大椎主之;心胀者,心俞主之,亦取列缺;肺胀者,肺俞主之,亦取太渊;肝胀者,肝俞主之,亦取太冲;脾胀者,脾俞主之,亦取太白;肾胀者,肾俞主之,亦取太溪;大肠胀者,天枢主之”等。由此可见,传统医学指出了脊柱和身体各器官的关联。通过及时调整脊柱的“亚健康”状态,可防止许多疾病的发生。

健康的脊柱形态什么样?1.骨盆正;2.正面看脊柱无明显侧弯和畸形;3.侧面看,正常的四个生理弯曲存在。中医认为,“筋骨平衡”是脊柱健康的标志,筋在外稳定脊柱,骨在内支撑脊柱。从解剖学角度看,脊柱为身体的中轴,神经及血管伴随之分布,如脊柱失稳、关节错位,则压迫其附近神经、血管导致脏器功能出现紊乱,从而出现一些身体其他部位或全身不适的症状,如椎动脉受压会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站立不稳甚至晕厥等;交感神经受压会出现血压升高、头痛、眼胀、视物模糊、耳鸣、听力下降、心跳加快、心律不齐、心前区疼痛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等;受压神经的节段可出现呼吸(经常感冒、咳嗽经久不愈等)、消化(胃胀、胃疼、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循环(胸闷、心慌等)及泌尿生殖系统(男的阳痿早泄,女的痛经、月经不调、宫寒等)的症状。

中医学将脊柱平衡状态的打破称为“筋出槽”和“骨错缝”,“筋出槽”是指筋的形态结构、空间位置或功能状态发生异常改变,“骨错缝”是指骨关节正常的间隙或相对位置关系发生了细微的异常改变,并引起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两者是脊柱退化性疾病发生的病机关键。

中医学在脊柱疾病的认识和养护上,有独特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方法。整体观念包括:1.脊柱是个整体,包括颈椎、胸椎、腰椎和骨盆,腰痛可能影响骨盆,也可能影响胸椎甚至颈椎;2.脊柱和整个身体是个整体:如踝关节扭伤可以引起骨盆倾斜,从而影响到腰椎、胸椎、颈椎甚至导致寰枢关节失稳;3.整个身体和大自然、整个社会是个整体。比如,腰部受伤应该休息,如果继续“搬砖”的话,可能导致腰痛加重。

辨证论治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任何问题不可过度,如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久卧伤气。就脊柱而言,具体内容包括:1.枕头。高矮合适,一般以自己的一个拳头高为宜。2.床。软硬合适,过软过硬都不利于肌肉的放松。3.凳子。过高过低均不合适,以本人膝盖高度为宜,最好后背有靠椅。4.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督脉和任脉,如风门、风府、风池等穴位均怕风,所以有“神仙也怕脑后风”的说法。5.适当锻炼。正常情况下,建议多做吊杠、游泳、太极等双边平衡的运动,如有不适,则需辨证。如颈椎生理曲度过大,可多做耸肩及低头运动,如颈椎曲度变直甚至反弓,则需多做仰头动作,如头颈对抗及放风筝等运动;如腰椎生理曲度过大,可多做“腹部垫枕卧”及“抱膝滚”等运动,如腰椎曲度变直甚至反弓,则需多做“飞燕式”或“五点支撑”等腰背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