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公考扩龄缓解就业焦虑

本报特约评论员 陈年

日前,全国多个省份的2023年度公务员招录考试拉开序幕。与去年相比,今年的省考招录呈现出不少新特点,备受关注的年龄限制出现变化。天津、河南、四川、江西、内蒙古等10个省区市将部分岗位年龄上限调整为40周岁以下,公务员省考的“35岁门槛”正被打破。

关于职场“35岁现象”的讨论由来已久。“35岁前是人力资源,35岁后是人力成本”之类的说法,并非只是调侃。不止公务员考试,很多企业、单位在招聘时,都将“35周岁以下”列为硬性标准。也不止是求职者,不少公司“35岁+”在职员工因为面临被淘汰和“优化”的危机,而时常为自己的职场生涯担忧。“35岁门槛”及其带来的“35岁职场焦虑”,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情绪。

近年来,每有两会代表、委员提出“公考取消35岁年龄限制”的建议,都会引发舆论热议。据统计,2021年我国社会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9年,较2011年的7.5年大幅提高。可见,公考的35岁年龄限制,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公务员选拔的人才基数。此外,根据2021年5月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的平均年龄为38.8岁。在社会老龄化加深、延迟退休等大背景下,继续固守35岁的年龄限制,似乎不太合乎时宜。

一个人能否胜任工作,关键看其工作能力和态度,年龄限制不应成为一道迈不过去的门槛。事实上,根据《公务员录用规定》,报考资格中年龄和学历“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调整”。今年一些省份调整报考年龄上限,尽管主要面向应届硕博研究生及特定岗位,惠及的人不算太多,但仍然受到广泛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除放宽年龄限制,有些地方对学历等要求也有变化。比如,云南对艰苦边远地区的职位,采取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工作年限和经历、单独划定笔试合格线等措施。山东要求,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对待,对国内高校毕业生和国(境)外留学人员一视同仁。这些调整拓宽了中高龄求职者的就业空间,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就业期待,彰显了公平就业的要义。

作为公职人员选拔考试,公考的风向标作用不言而喻。公考打破“35岁门槛”,给其他行业科学把握用人标准树立了榜样,对加速消除年龄、学历歧视等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和就业焦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形成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营造人尽其才的干事氛围,助力每个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