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八项准备从容过晚年

受访专家: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 孙晓红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杨萍

本报记者 田雨汀

俗话说“五十知天命”,人过了50岁,健康越来越重要,均衡膳食、坚持锻炼、规律睡眠……各种健康建议成为人们的“长寿法则”。美国得克萨斯农机大学公共卫生学教授杰伊·马多克近日发表专栏文章称,在回顾有关健康衰老的文献之后,他发现很多事情远比这些健康建议更为要紧。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很多事情提前准备好,晚年生活才越过越安稳、越过越从容。

“50岁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龄。”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孙晓红说,人体器官和各系统的健康状态一般在23~35岁时达峰,45~59岁为老年前期,也叫初老期,衰老比较明显,再加上50岁左右一般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身体和精神压力都已累积到一定程度,很容易出现各类健康问题,进入慢性病的高发阶段。正如专栏文章所说的,年轻时选择很多,体验也很多,即使犯错也有补救的机会;人过了50岁,所经营的事业可能因退休而失去,所守护的家庭可能因儿女成家而分隔,生活即将迎来转折。中年人需要在失去中找到平衡,提前做到以下几件事,对晚年幸福和健康至关重要。

尽早做胃肠镜检查。全球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约一半在中国,超85%的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根据我国癌症患病特点,40岁以上就该做胃肠镜,50岁以上必须做。”孙晓红表示,胃癌、肠癌等初发时,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不易被发现,而胃肠镜是有效筛查手段。如果初次胃肠镜筛查后没特别异常问题,也没有肿瘤家族史,那么3~5年再筛查胃镜,5~10年筛查结肠镜(若有相关症状,应请医生把关是否行胃肠镜检查);如果有结肠息肉,需要内镜下及时处理,并遵医嘱进行复查;如果有肿瘤家族史,且时常有肠胃炎症等疾病的,最好1~2年筛查一次。另外,肺癌在我国也是高发肿瘤之一,应尽早筛查。女性还要重点筛查乳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等,男性重点筛查前列腺癌、肺癌。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的病毒感染引起,累及神经和皮肤,几乎所有超过50岁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但很多人却忽视了。据统计,带状疱疹引发的神经疼痛可达10级,感染带状疱疹的60岁以上人群,后遗神经痛发生比例达60%~70%,有的人会疼痛几个月到几年,甚至一辈子,还常常伴随失眠、焦虑、体重下降等,导致生活质量降低,甚至认知功能下降。带状疱疹还可能导致继发感染,增加中风风险。而尽早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保护效果超过90%。

合理规划财务支出。许多老人有“早年省吃俭用多存钱,晚年生活不至于太拮据”的观念。殊不知,省钱和合理支出是两个概念。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副主任委员杨萍强调,日常生活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财务计划、平衡支出存取,留出一部分作为固定储蓄。这样,在突发状况时能有钱可用,不过分依赖子女养老,日常生活也更具独立性和效能感,还能保证生活品质。

整理好“生命清单”。50岁以上的人,应提前做养老计划或预立医疗自主计划。“这是一个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梳理过程。”杨萍解释说,50岁之后,阅历、财力都有所积累,生活的羁绊会减少,人也更自由了,但要想没有后顾之忧,就要提前对下一个人生阶段做规划。比如,坦然接受衰老,多关注一些养老资讯,提前思考自己是否会住养老院、何时需要住、费用如何分担,若不住养老院,需要尽早对家里进行适老改造,未雨绸缪。“预立医疗自主计划可以在个人意识清楚并具有决策能力时,为病情恶化、无法判断等情况制订医疗决策,保证自己的医疗自主权,将如何活下去的权力握在自己手里。”孙晓红说。

密切监测心脑血管健康。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是威胁心脑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50岁后,身体代谢能力和内分泌都有较大改变,要重视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定期监测:若未患慢性病,建议每半年到1年检查一次;若已患慢性病,要遵医嘱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慢性病起病慢,重症、并发症通常要10~20年才会显现,要树立慢性病常态化管理的理念,早期、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干预。另外,50岁后,免疫力逐渐走下坡路,每年秋冬季要积极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减少病毒感染。

保护肌肉,对抗衰弱。“健康就像一所银行,年轻时储备的多,年老后可提取的就多。”孙晓红表示,老年人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衰弱。肌肉质量和骨密度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流失,初期表现不明显,出现症状时功能减退已较为严重,因此要尽早加强力量训练。日常锻炼可选择游泳、慢跑、快走等适宜的运动方式,同时结合每周2~3天的肌肉强化运动和力量训练,包括蹲起、举哑铃、俯卧撑等。

警惕心身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人在面临身体衰老焦虑的同时,还难以接受生活状态的变化,心身疾病更容易发生。粗略估计,30%的老年人合并精神心理问题。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高血压、心慌、胸闷、胃肠不适等症状,若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就要警惕是否是心理问题。杨萍说,身体从壮年向老年过渡、退休后角色转变及子女成家立业逐渐远去等,都是50岁后要适应的事情。“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中老年人应学会以自己的生活为原点,多结交新朋友、学习新东西、保持好奇心,让自己的生活丰盈充实。子女成年后已是独立个体,尤其成家之后,应保持适当距离,并维持稳定联系,可以有些生活仪式感,比如逢年过节相互问候,闲暇日子里家人小聚等。

找到目标,以稳为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即使退休、衰老了,也要老有所为。“稳”不意味着固步自封,消极度日,而是脚踏实地,稳中求进。喜欢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的人,退休后也可考虑再就业,但要注意劳逸结合;喜欢回归家庭、照顾子女的人,也要量力而为,别忽略了自己的个人生活和正常社交。总之,人在50岁以后,要学会过平和淡然的日子,但也要在确保生活安稳的同时,有自己的生活目标,找到舒适的方式来追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