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莫让充电桩成“堵心桩”

本报特约评论员   张铁鹰

公共充电桩是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但充电位置被占用、充电桩故障、使用体验不佳等问题,时常让消费者犯难。上海市消保委近期对16个区的101个充电场所进行了消费体察,结果发现,设备故障率占比近1/3,公共充电场所出问题的比例最高,此外还存在客服热线无人接听、充电位置被不当占用、无引导指示、缺少快充桩等问题。

上述种种,都与充电桩管理维护“责任真空”有很大关系。公共场所充电桩的安装运营人和管理人分离,使得充电桩管理维护职责分散或不明,就会导致管理混乱、维护延迟。此外,管理方服务意识不足,将充电桩当成乱收费的工具,随意提价,或是要求消费者充值费用不能低于一定金额,都会让充电桩变成“堵心桩”。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被列为国家七大“新基建”之一。据报道,2022年,我国全年新车销量2686.4万辆,其中表现最亮眼的是新能源,内销增长近一倍,增速为93.4%。与此同时,由“堵心桩”引发的纠纷也日渐增多。例如,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曾通报一个案例。由于多次向小区物业公司申请安装充电桩均未获同意,市民程先生就自己动手,从楼梯间电表处接出电线,并沿楼体外墙,与楼下绿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相连。物业公司发现后,要求程先生尽快拆除并恢复绿地和墙体的外貌。在多次协商无果后,物业公司将其诉至法院。在法庭上,程先生辩称,小区没有充电桩无法给新能源汽车充电,只能私自安装,充电桩确实是安在了绿地上,但是小区绿地没有统一管理,经常堆放杂物及改造停车位,自己没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及不便,如果物业公司解决了充电问题,就同意拆除。

充电“堵心”,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感受,不利于新能源汽车推广。若是车主私自安装充电桩,除了会引发纠纷,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显然,充电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是小事。作为新能源消费的重要环节,优化充电环境,有助于恢复和提振当下的消费。根据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努力将充电桩建成“顺心桩”,既能拉动经济发展,也能提高公众的幸福指数。同时,这也考验着城市的公共管理能力,既要充分调研,按需增加公共场所充电位数量,合理设置快充、慢充比例,又要细化管理维护措施和责任,确保充电设施完好,使其成为便民利民的“暖心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