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两防两治”控乳癌

受访专家:广东省名中医、佛山市中医院肿瘤中心主任  田华琴

本报特约记者  禤影妍

根据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数据显示,乳腺癌已取代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第一的癌症。大家所熟知的不少名人,如“林妹妹”陈晓旭以及歌手姚贝娜、阿桑等人均因罹患乳腺癌早逝。“乳腺癌发病人数近年来显著增加,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速更是全球平均增速的2倍,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导致乳腺癌风险因素不断叠加,其中包括精神压力加大、推迟生育、生育次数减少、摄入高热量食物、缺乏运动等。”在广东省名中医、佛山市中医院肿瘤中心主任田华琴教授看来,乳腺癌虽来势汹汹,但同时也是治愈率最高、生存周期最长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的乳腺癌治愈率高达90%。田华琴教授以“两防两治”为核心理念指导,对乳腺癌实行全方位、全周期管理,帮助了不少乳腺癌患者。

两防。指“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未病先防”,对正常健康女性而言,预防癌变的发生有三个层次,可根据身体阴阳失衡的三个不同阶段进行养生、调理和治疗以预防癌变:“一曰养”,即“顺势而养,合乎天道。”在饮食起居上不做与天道相冲突的行为,比如,起居有常不熬夜;饮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则服之”;精神上“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等;定期筛查体检,早期发现也属于“养”的范畴。“二曰调”,当因先天禀赋不足、外邪侵袭或养护不当出现体质偏颇时,就要“调其偏颇,纠其不正”,通过中医药的干预手段,如以情胜情、药膳等疗法,使脏腑气血阴阳恢复平衡状态。“三曰复”,即“治而归复”,当发现癌前病变,说明机体已经出现较大偏颇,需通过药物治疗截断、逆转癌变。

“既病防变”是指如果不幸患癌,就要采取手段防止病情恶化,带瘤生存。早期乳腺癌可采取积极的手术“斩草除根”,但即使这样,早期微转移导致日后出现复发转移也不少见。从中医角度看,复发转移是病人致病因素没有祛除的表现,除了辨证调理改变患者癌症体质,还要在衣食住行进行全方位管理,消灭导致肿瘤复发的来源成因。比如体质虚寒者,如果不改变其嗜食生冷、久坐少动的生活习惯,吃再多温阳散寒的药也无异于杯水车薪。

两治。指“标本兼治、内外共治”。乳腺癌是一种本虚标实的复杂性难治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认为,正气虚则无法祛邪于微时,让邪气有了生长的机会;邪气实则表现为肿块、分泌物、疼痛、炎症等气滞、血瘀、痰凝、毒盛的病理表现。针对“本虚标实”的病机,要做到“标本兼治”就需要扶正消积。扶正是针对患者阴阳气血亏虚的情况,予以补气、养血、温阳、滋阴、健脾等补益虚损之法,代表方剂有补中益气汤、八珍汤、理中汤、六味地黄汤、陈夏六君汤、逍遥散、回元生血膏、健胃消积膏等。“消积”是指针对气滞、血瘀、痰凝、湿聚、毒盛、热结等病因形成的“积聚”予以消散,具体治则有理气散结、活血化瘀、化痰祛湿、清热解毒、行气通腑等,代表方剂有乳积方、五味消毒饮、二陈汤、桃仁四物汤、大承气汤等。现代医学的手术、放化疗、免疫、靶向等治疗手段也可列入“消积”类疗法。譬如手术和化疗后,患者往往阴血亏虚、体质较弱,此时应扶正为本,可辨证使用八珍汤加味滋阴养血。又如,肝郁脾虚是乳腺癌患者十分常见的体质分型,患者发病前大多有长期精神紧张或遭受巨大心理创伤的病史,“肝喜条达恶抑郁”,肝(木)过盛可克脾(土),是典型的虚实夹杂之证,疏肝健脾当属“标本兼治”之法。

两治法的“内外共治”强调的是治疗手段的多样性。内治除了中药汤剂以及膏丹丸散等传统剂型,还有现代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各类中成药,包括口服的胶囊、乳剂、针剂等。现代医学的化疗针剂、口服化疗药、包括生物免疫治疗也属于内治法的范畴。外治法中,现代医学除了手术外治法以外,放疗、介入栓塞、消融、热疗等当属此法,但在手术无法干预的情况下,中医的一些外用药可以发挥不小的作用。比如,乳腺癌侵犯皮肤破溃无法手术切除,可使用黄油纱拔毒祛腐,用玉红纱生肌促进愈合,针对肿瘤治疗和病情进展过程中出现的疼痛、手脚麻痹、食欲差、腹胀、便秘、失眠、畏寒等并发症,有针灸、贴敷、熏洗、奄包、沐足、督脉灸、中药灌肠、癌理通外敷等外治方法。此外,情志疗法在治疗乳腺癌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乳腺癌的发生与情志有密切关系,运用以情胜情、语言疏导等调摄方法可改善乳腺癌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多种治疗手段联合应用、多维度治疗,可以更好地发挥协同增效减毒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田华琴首创的“朔望灸”穴位贴敷疗法,在调节患者气血阴阳平衡有特殊功效。朔望分别指每月初一及十五出现的月亏月盈现象,中医认为天人相应,顺应月相盈亏对人体气血运行的影响,结合人体阴阳气血消长情况,采用艾灸膏进行补泻疗法,临床常选取的穴位有曲泉(屈膝时,膝内侧横纹端上方凹陷处)、肝俞(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横指处)、足三里(小腿外膝眼直向下四横指处)、行间(足背侧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等。初一时,气血上升,一般取补法,以助气血化生、补阳助火、滋阴益水;十五之日开始,气血由盈转虚,此时采用泻法或疏法,以助人体攻毒祛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因势利导,从而取得补益元气、调和气血阴阳、扶正祛邪、消瘀散结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