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3·24世界结核病日:北京胸科医院发出胸科声音

今年的3月24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 终结结核流行”。当天上午,北京胸科医院在医院举办了“让肺部更健康,胸科在行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新闻发布会,就北京胸科医院在助推健康中国战略上所做的工作与成就,以及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慢病防治、疫苗研发、新药研发、互联网医院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工作进行了新闻发布。

发布会由北京胸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所长、新闻发言人李亮主持,他围绕让肺部更健康主题总体介绍了北京胸科医院在传染病防治、胸部疾病诊疗,特别是结核病防控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李亮表示,北京胸科医院从成立开始一直秉承医、教、研、防一体的发展模式,拥有一支集胸外、肿瘤、心脏、呼吸、消化、骨科、重症等特色学科为一体的胸部疾病防治队伍。有着北京市最短的心梗抢救通道,四级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在北京市属22家三甲医院中排名第一。在抗结核病新药、新诊断技术和新疫苗的研发工作以及新治疗方案的制定工作上起到引领作用。

时至今日,结核病仍是全球范围内单一传染病致死的主要原因,更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对任何疾病,预防、治疗非常重要,但能够从本质上阻止疾病的就是疫苗。北京胸科医院细菌免疫学研究室主任逄宇介绍,北京胸科医院作为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领军机构,一直走在新型结核病防治技术研发的最前沿。“目前医院课题组在重组卡介苗、mRNA疫苗和纳米融合膜疫苗这三种疫苗种类方面进行技术研究,其中重组卡介苗已进入到临床前阶段,未来的数年内,新的结核病疫苗有望从这里问世。”同时在结核病诊断领域,逄宇表示,医院在痰标本替代的新型结核检测技术上持续发力,未来基于唾液、尿液等无创标本检测结核将变成现实,利用“吹一口气”发现结核患者不再梦想。此外医院通过自主研发首次鉴定到一种全新的结核感染诊断标志物,可以将结核感染患者诊断的灵敏度提高20%以上,是对结核感染高危人群及时发现的重大突破。

在新药研发领域,北京胸科医院办公室主任杜建介绍,近年,两个被誉为“近50年出现的具有新作用机制”的药物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在北京胸科医院的助推下走进中国,惠及患者。与此同时,医院还带领全国21家结核病专科医院承担了国内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口服吡法齐明片对初治药物敏感性肺结核患者早期杀菌活性、安全性和耐受性的IIa期临床研究,并顺利启动我国结核病领域第一个1.1类创新药─舒达吡啶片III期临床试验研究。

会上,北京胸科医院门诊办副主任秦娜从互联网医院为医患提供便捷服务、助力传染病属地防治、降低传染病传染几率等方面进行了发布。针对北京市结核病防治的现状和区级结防机构结核病诊疗能力不足的情况,提出建设北京市“院所联动结核病诊疗新模式”。在区县结防机构与北京胸科医院间建立结核病远程门诊。患者通过远程门诊,足不出区,就可以接受北京胸科医院专家服务,使结核病患者有更好的依从性和就医体验,减少结核病传播。

1989年,北京胸科医院成为世卫组织在我国确定的唯一一个结核病领域的合作中心,自此与世卫组织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率先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体内外抗结核药效学评价平台,为全球抗结核新药的研发贡献了重要力量。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办公室主任刘宇红介绍,胸科医院在结核病防治相关的研究、培训、人才培养、技术指导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些工作积极推动了世界最新结核病相关技术措施、指南、建议在中国结核病防控背景下的吸收、应用和推广,也向国际社会展示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中国视角。

新闻发布会现场还进行了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在北京胸科医院第七次续约工作,合作中心将继续依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带动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汇聚全球资源的同时,发出中国声音。此外,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委托北京胸科医院(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发出群英集会昭令,定于9月在北京举办“2023年全国结核病临床诊疗技能竞赛”。同时,北京胸科医院将在3-8月期间,以每两周一次的频度组织10次线上系列培训,帮助各省备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