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骗子善于利用老人情绪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邵景进

近年来,老年人受骗的案例层出不穷,社会影响恶劣。老年人一旦被骗,不仅可能会有财产损失,还容易产生羞愧、自责、悔恨,引发严重的心理创伤。那么,人生阅历丰富的老年人,为何会频频落入骗子的陷阱呢?这背后其实是情绪在“作祟”。

诈骗过程中,狡猾的骗子们会想方设法“点燃”老年人强烈的焦虑、恐惧、高兴等情绪,降低老年人的警惕意识,导致决策失去理性。“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老年人被诱发高兴情绪后,其注意力可能会投到那些“积极”信息上,如骗子宣传的“巨额收益、提升生活品质、益寿延年”等,并忽略其中不合理的信息。相比较而言,诱发恐惧等情绪的负面信息更易让人信服,从而影响老年人的经济决策。

为了进一步探讨情绪对老年人受骗的影响,给相关部门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实证依据,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课题组在老年人群中开展了系列研究。

研究一将老年人分为3组,让他们观看虚假广告,并分别诱发其产生高兴、恐惧和中性的情绪。结果显示,感到高兴和恐惧的老年人对广告内容的信任度更高,也更愿意购买产品。

研究二表明,受死亡恐惧的影响,老年人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非理性消费行为。处于个体生命末期的老年人,往往会对死亡表现出强烈的担忧和恐惧。很多情况下,受此驱动的人们容易增加对物质财富的需求,这种物质主义追求虽然能帮人们脱离困境,缓解焦虑情绪,但它的影响并不总是正面的,过分看重物质的老年人容易对虚假广告商品表现出更强烈的购买欲望,受骗风险更高。

既然如此,怎样才能削弱情绪的影响呢?研究三显示,事先警告的方式可以让老年人更易发现广告中的虚假信息和误导线索,从而增强鉴别能力,避免落入骗局。相较于恐惧情绪,预警能够更好地防治高兴诱发的上当受骗。综上,想预防老年人受骗,可以尝试3种方法。

关注并降低老年人的死亡焦虑。一方面,子女等家庭成员应通过增加陪伴,来降低老年人在生命晚期产生的焦虑情绪;另一方面,老年人自身应加强学习,形成对死亡的客观认识,既要意识到死亡的不可避免,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余热,延长生命的价值,减少焦虑,从而避免落入骗子的陷阱中。

正视物质主义对心理和行为的双重影响。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老年人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与消费观,正视物质主义对心理和行为的双重影响。通过积累金钱财富来提升应对困难的能力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但也应警惕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努力做到量入为出,抵制骗子吹嘘的各种虚假诱惑。

通过预警降低老年人受骗风险。可以通过事先提醒或警告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相关信息或提前告知潜在受骗风险,从而增强个体的警惕性,预防老年人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