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开诊所的门槛放低了

编者按:去年底以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和《诊所基本标准2022》,删除了一些试点地区对诊所主要负责人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要求,改为“执业医师在医疗机构中执业满5年即可”,设置诊所的个人或单位在“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即可。该政策进一步为医生开办诊所敞开方便之门,有利于增加多层次医疗服务,但要求放松、门槛变低之后,如何保证诊所医疗服务质量的问题备受人们关注。

四方管好,百姓叫好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体制改革专家组专家、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健康产业分会会长 

鲍  勇

诊所是为患者提供门诊诊断和治疗的医疗机构,主要提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不设住院病床(产床)。我国私人诊所的发展经历了允许(1949~1957年)、限制(1958~1977年)、重新允许(1978~1996年)、促进和鼓励(1997年至今)四个阶段。自改革开放以来,从“以补充国家或集体力量的不足”,到“个体医疗卫生机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卫生事业的补充”,再到“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私人诊所在国民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的地位与重要性逐渐受到认可,成为我国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重要补充。

但目前绝大多数医疗资源仍集中在公立医院,包括私人诊所在内的民营医疗机构发挥的作用很有限。民营机构不都是不好的,但因为是盈利性机构,如果监管不到位,就可能出问题。所以,过去我国对开办民营医院、私人诊所的政策限制很多,流程复杂繁琐,审批时间也长,整个领域的发展相对较慢。而审批合格后,因为诊所不如公立医院规模大,数量又多,对诊所的医疗服务流程、医生培训、医疗质量考核监督难度较大,力度也相对较弱,曾出现不少不良诊所被曝光的情况,使百姓对其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心存顾虑。

对公立医院和民营诊所应一视同仁,才能共叙发展。无论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诊所,都必须保证患者安全,严格医疗服务和药品质量管理,也要保证机构、医生的安全。国家逐步放开医生开办诊所的门槛非常有必要,但一定要做好医疗服务质量的考核与监管,行业协会应积极发挥作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指出,要严格行业监管和行业自律,健全医疗机构评审评价体系,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的评审评价实行同等标准。鼓励行业协会等制定推广服务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推行服务承诺和服务公约制度。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取得医疗服务质量认证。当前,我们应具体做好四方面:一是政府主导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及标准,监管的关键还是立法;二是行业协会协助监管;三是社会力量监督,包括鼓励舆论监督、畅通个人维权渠道等;四是患者要有维权意识。只有政策制定好,路径梳理好,监管执行好,百姓才叫好。

引入“第三方评审”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品质管理联盟主席  刘庭芳

14亿人口的医疗保健,仅依靠公立医院的服务远远不够,社会办医是本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现在我国已有大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果再增加一些私人诊所,群众有小伤小病也可选择去诊所,就能更好地实现分级诊疗,缓解大医院的就医压力。调整诊所准入门槛的政策,适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迅速增长的变化趋势,也有利于在短时期内实现诊所增量。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医疗机构监管体系和制度还不够完善,不少地方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情况。调整诊所门槛的同时要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关键是诊所的管控评价体系要跟上。目前,政府对诊所的监管主要是围绕其医疗服务供给合法性、规范性、安全性和质量绩效等的日常监督,但在规范性、安全性和质量绩效方面缺乏完善的标准。由于国内诊所规模、水平参差不齐,诊所标准的制定会比医院标准更复杂。因此,只凭国家、地方卫生主管部门的精力和人力可能不够。

国外大部分诊所由私人开办,监管模式不尽相同。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私人诊所或医院的评审认证机构都是由独立的、与政府无直接关系的第三方机构负责。在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公立医疗机构占主导的发达国家,也设有单独的权威认证机构,不过通常与政府有密切关系。在众多发展中国家,比如泰国、伊朗、菲律宾,国家层面的主导力度更大,评估监管由卫生部管理或单独的政府机构负责。

对我国而言,发展符合国情及国际标准的第三方评审机构,对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水平,建立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008年起,海南省开始出现与卫生主管部门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医院评审实践。之后,上海、浙江、吉林等省市也开始第三方评审的尝试。2015年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取得了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信用评价的国家资质。

目前,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正在构建城镇诊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评审标准、评审理念、评审机制、评审方法等,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实现百姓到诊所就医更放心、更满意。▲

给诊所医生更多发展机会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关羡彪中医内科诊所创始人、主任中医师  关羡彪

2003年,我在黑龙江省伊春市申请开办中医诊所,当时的申办手续复杂,需要有本行政区域户口,向当地卫生局提交申请,有相应区域规划,在本区内公示,当地卫生局认可后,需要报到市里,市卫生局认可后,还要报到省卫生厅……从申请到审批下来历经4个多月。现在,开诊所不再需要主治医师以上,也没有当地户籍限制,比较快的一两天就能获得诊所资质,确实方便了很多。

调整个人开办诊所门槛是好事,能鼓励更多医生多点执业,发挥更大作用,也方便群众就医。有小伤小病或慢性病的患者,去诊所就医会更加方便,就医环境、医患沟通的感受相对更舒适,有的还有特色医疗服务,确实没必要去挤大医院。很多人会顾虑私营诊所的诊疗服务带有市场逐利性,但其实也应看到,正因为有市场竞争,在基层看病,百姓只认疗效,医生如果看不好病,服务不够耐心,患者也不会找。我开办诊所25年,都是靠患者口碑相传。

当然,市场必须有监管,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行业,监管更不能放松。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不具备真才实学、不遵守行业规范或职业道德的人必须“挡在门外”。这一方面需要个体经营者的自律,在制定内部管理规范时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自查自管能力;另一方面,离不开卫生主管部门的评审、监管和广大患者的监督。

不论公立医院还是私人诊所,医技人员的水平是“金标准”。我希望卫生主管部门像培养、考核公立医院医生一样,给诊所医生更多职业培训和职称评定的机会,督促医生多学习,勤于临床实践,使诊所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对于一些新兴科室或发展较快的门类,比如口腔、医美等,不论是行医者资格,还是诊疗范围、治疗流程,必须加大监管力度,杜绝掺杂人情关系的违规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