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别让网络烂梗脏了汉语

本报特约评论员   张铁鹰

互联网时代,词汇变化的速度和传播的广度,是以往无法想象的。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音与义的组合总体上是约定俗成的。改变词语的语音形式,无疑相当于创造了一个新的语言符号。比如,有些网友为了求新求异,用外文字母代替汉字,于是就有了栓Q(谐音“thank you”,意为谢谢)、Duck不必(Duck谐音“大可”)。纵然这些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语言规范,但鉴于其传递信息、宣泄情绪的效果,人们大体上还是持宽容态度的。

一些网络用语,如“给力”“逆行者”等,生动反映了时代内涵和文化意义。不过,一些低俗的网络“烂梗”却成为污染孩子心灵和语言能力的“毒药”,必须引起全社会警觉。例如,孩子常常脱口而出“你这个老6”“报giao老师”;“我真的会谢”“栓Q了,老铁”甚至出现在小学生作文里、试卷上;有些词甚至涉嫌污辱他人。

儿童时期是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语言接受能力的旺盛期、大脑皮层快速发展期,若充斥不合时宜的三俗烂梗,会使孩子偏离正确的语言学习轨道,不仅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拓展,还会抹杀那些能够借由语言表达的丰富情感,孩子最终可能成为语言匮乏、表达低俗、缺少辨别能力的人。

网言网语不等于污言秽语,玩梗不能任意摆烂。有的人把玩烂梗当成博取眼球和流量的“神器”,这其实是认识上的误区。玩梗是需要智慧和学识的,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就想不出有水平、向善向上的梗。语言有好有坏,梗有高级有低级,表达有生动有无趣,玩烂梗就是在暴露浅薄的学识,恶化网络环境,污染博大精深的文化。

净化网络语言环境,不让烂梗危害孩子的健康成长,仅靠课堂上的教育和家长的提醒监督还远远不够,必须全社会努力,形成共治的大环境。大量的烂梗流行于网络,说明网络平台没有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应铲除滋生烂梗的“网络土壤”,使低俗语言不能广泛传播,或者“一露头就打”。人人都需要为净化网络出一份力,成为孩子语言环境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