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女性护心重视七要素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张海澄

本报记者  虞  晔

过去有观点认为,心血管病“重男轻女”,女性患病及死亡风险较低。但在过去十余年中,男性冠心病死亡率逐年下降,女性不但没有明显改善,甚至有上升趋势,而且女性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构成比也大于男性。究竟哪里出了岔子?近日,美国心脏协会发布声明强调,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是预防的第一步,但对女性来说,传统评估方法存在许多局限性,应考虑得更全面些。

妊娠、月经影响心脏健康

美国心脏协会的这份声明建议,评估心血管病风险时,应纳入以下女性特定因素:1.妊娠相关疾病,如子痫前期、早产、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流产。2.月经周期史,如初潮年龄和更年期年龄。3.节育和(或)激素替代治疗方法。4.化疗或放疗史。5.多囊卵巢综合征。6.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患病的可能性是男性的两倍)。7.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女性中更常见)。

2021年,美国心脏协会曾指出,有妊娠高血压(怀孕20周后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上)的女性,未来患心血管病的风险增加67%,卒中风险增加83%;中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这一风险增加1倍以上;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风险增加68%;早产(怀孕37周前生产)者风险倍增,与卒中等强烈相关;胎盘早剥者风险增加82%;死产者风险也会倍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女性怀孕后,由于一个心脏要供应母子两人所需,会泵出大量血液,给孕妇动脉和心脏带来更大压力,使患病风险增加。有瓣膜病变和心律失常的孕妇更应警惕,若出现高血压、呼吸急促和心跳加速,应尽早就医。

女性情绪敏感,有时他人的一句话、天气或生活环境变化等,都可能引起情绪波动。若持续处于焦虑、抑郁甚至恐惧等负面情绪中,血压水平会升高,使血管和心脏受到强烈刺激,进而增加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张海澄介绍,在心内科,有一种病被称为“心碎综合征”,66.7%~90%的患者都是女性,她们大多在绝经期之后发病,以50~75岁人群居多。这类患者通常压力过大,又不愿意倾诉,憋在心里导致胸闷胸痛,到医院做超声或心室造影后发现,心尖鼓出一个大球,这就是过度郁闷导致的心肌病——心尖球囊综合征。因为它属于应激性疾病,大部分患者住院治疗一两周后,鼓出的球囊就能复原,但如果再度“压力山大”,很可能复发。

上述声明还强调了社会因素对评估女性心血管病风险的重要性。这些因素包括:经济状况、社区安全、工作条件、环境(如空气污染)、教育水平和获得优质医疗的机会,它们会影响女性的一些行为,比如吸烟、体力活动、饮食、用药等。

具体来说,经济状况越差,患心脏病的风险越高。这可能是因为,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更可能从事兼职、夜班工作,更多生活在嘈杂的环境中,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更大。相较于男性,女性在这些压力下更容易产生睡眠障碍,进而增加心血管病风险。经济状况差的人大多偏好肥甘厚味,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很容易导致心血管病。此外,空气污染可能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和血液促凝性,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教育水平方面,所受教育越好,健康素养通常也越高,这类人更倾向于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出现不适及时就诊,有助遏制病情发展。

症状不典型易忽视

“心血管病确实‘男女有别’。”张海澄表示,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确是男性患者更多见,对他们来说,“55岁以上”就是危险因素,而女性则推迟到“65岁以上”。雌激素能维持血管弹性和血压稳定,改善血脂和血糖水平。然而,女性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持续下降,动脉逐渐硬化,易出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血压以及腹型肥胖,进而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血管病。因此,女性绝经之前很少得冠心病,除非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自身基因突变、自身免疫疾病(如红斑狼疮)等。50岁以下人群中,男女患者的比例大约为7:1,到了70岁之后,男女患者比例则基本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女性冠心病患者无典型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来临前也几乎不胸痛,仅仅一小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乏力、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大汗淋漓、背部疼痛等,因此常常被漏诊或误诊。“女性患者的症状往往比男性更轻、更隐匿,容易被忽视,医生和患者都需要多加留意。”张海澄说:“前几年遇到这样一个病例,患者是47岁的女性,平时做事风风火火。有一天,她因急事快速爬了两三层楼梯后,突然胸口痛,休息一会儿又好了。她没有家族病史,也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不吸烟,但有早产经历。医生觉得她尚未绝经,且只有一次胸痛症状,不像冠心病,就让她回去观察一下。幸运的是,这位患者在医院工作的亲戚放心不下,劝她去做个冠脉CT检查,没想到查出了冠状动脉近段重度狭窄,这是非常严重的冠心病。由于发现及时,患者做了支架手术,很快便康复了。”这个病例警示我们,女性患者虽然症状不典型,但很可能病变严重,诊断需要更细致谨慎。张海澄呼吁,心血管科医生需要不断地学习,同时多关注女性患者的特殊性,比如对接诊的所有女性患者进行简短而有目的性的病史询问,以确定其是否有上述风险因素。

护心从五处下手

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心血管病造成的负担将进一步加重,对女性来说更是如此。张海澄建议,除了关注女性特殊的风险因素,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助远离心血管病。

一是戒烟。同样是吸烟,女性患心脏病的风险远远高于男性。烟草中的尼古丁和焦油等会破坏血管内皮完整性,使血压水平升高,促进血液凝块生成。女性更易受到这类伤害,特别是吸烟又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更容易患心脏病。

二是控制好慢性病。比如,高血压患者必须谨遵医嘱每天服药,定期复查,不能私自停药。绝经前后,女性一定要每年检查血压、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有助尽早发现心血管病的蛛丝马迹,治疗效果更好。

三是控制体重。太瘦和太胖都对健康有害。腹部脂肪过多的人,血管中的酸性脂肪较多,容易引发动脉栓塞。经常减肥的女性,以及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若体重指数太低,患心血管病的风险也会升高。

四是注意饮食。每天吃够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250~400克谷薯类食物,40~75克水产类,限制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的摄入量,50岁以上的女性应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

五是坚持运动、保持乐观。保证每周至少5次有氧运动,每次至少半小时。运动到心跳微微加快,微微出汗即可,既能锻炼心肺功能,又可以减脂,对心血管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劳逸结合,同时积极发展兴趣爱好,尽量让生活丰富多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