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常营院区今日开诊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打造区域均衡布局

为进一步优化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布局,满足北京东部地区群众的看病就医需求,5月29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常营院区正式开诊。

北京朝阳医院常营院区总建筑面积19.8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000张,日均门急诊量6000人次。开设包括内、外、妇、儿科在内的全部学科的门诊、急诊急救以及住院病房,同时配套建设科研及教学。第一批开放门诊科室35个,专业病区4个,病床121张,5间手术室,急诊医学科同步开放,所有配套检验检查项目开放,努力在满足北京东部地区居民对优质医疗资源需求的同时辐射津冀地区。

作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与区域均衡布局的示范工程,朝阳医院常营院区在医疗管理与医疗质量方面与院本部实现同质化发展,在医疗特色方面实现差异化发展。如医院特色学科之一的高压氧科将整体平移至常营院区,新氧舱拥有国内最大的两组三舱七门式空气加压方舱群,分为常规治疗舱、重症治疗舱和特需治疗舱,全方位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治疗最大容量为62人。氧舱创新地设计了国际上最先进的舱内多模态监护系统及存储分析平台,可进行舱内心电监测、呼吸机支持、脑功能监测等,并开展相关量表评分,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高压氧治疗方案。

常营院区全力打造“数智化医院”。如推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门诊患者自助式服务简化就医流程;提供以患者为核心的医技检查多途径预约;开通线上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复诊、随访、远程指导;住院患者可直接“拎包入住”、互联网订餐、远程会诊、宣教、复查等智能体验;依托5G急救系统满足患者“上车即入院”的院前急救服务需求;在确保医疗质量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通过APP向患者深度开放检验、检查、病历、体检、电生理等超过95%的数据报告,通过“三全”数智化医院建设,努力解决看病就医中的“难与繁”。

常营院区的开诊,标志着北京朝阳医院形成“一院三区”的发展新格局。医院本部聚焦中心城区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及疑难杂症、急危重症救治,并大力发展国际医疗,助力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卫健委重点临床专科(呼吸危重症医学)及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的作用,发展研究型病房,推进向研究型医院转型发展。

常营院区满足周边居民医疗救治需求,承担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的重要任务,努力成为国家急诊重症医学中心。进一步扩大医院优势学科建设规模和服务面和影响力,促进潜力学科的特色发展及其精细化、精益化的资源布局。常营院区将作为医学人才教育教学基地,积极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同时,以推进智慧化医疗、服务和管理为抓手,构建数智化医院建设,实现医疗服务体系重塑。

石景山院区将强化急危重症、疑难病例以及公共卫生应急、妇儿疾病诊治能力,补充京西地区缺乏区域医学中心资源的短板,同时打造国家职业病与中毒医学中心,建设成为区域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和区域妇儿诊疗中心,守好京西地区“西大门”。

同时,为庆祝北京朝阳医院建院65周年,在常营院区开诊当日,“融智慧 举创新 朝未来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院士高端论坛在常营院区举办。论坛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原副校长王松灵等院士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