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六大措施防住溺水

受访专家:北京应急管理局应急服务总队高级培训师 李振华

本报记者 徐盈

5月29日,第76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有史以来第一项有关预防溺水的决议,要求各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在2029年前加快预防溺水行动。据世卫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有超23万人因溺水丧生,其中1~4岁儿童溺水率最高,其次是5~9岁。《世界预防溺水日:组织指南》指出,溺水是一个影响全球各国的问题,任何人都可能发生,但每个溺水事件都是可以预防的。其中给出了6个预防措施:

1.设置水域屏障;

2.为学龄前儿童提供远离水域的安全场所,如日托中心,并提供适当的照护;

3.教授游泳、水上安全和安全救援技能;

4.对旁观者进行救援训练;

5.制定和执行安全的划船、航运和渡轮规定;

6.加强洪水风险管理。

北京应急管理局应急服务总队高级培训师李振华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想减少溺亡的发生率,首先要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只可以在正规的游泳池、浴场等场所游泳,因为这些地方有救生员和相关设施,能够保障安全,不可以进入野外的河流、水塘、养鱼池、水库等。此外,人们在水边钓鱼或在沙滩上玩耍时,不要因不下水就放松警惕,因为水有一定浮力,人一旦不小心跌入,即使是在刚没过膝盖的水中,也可能失去平衡,无法站起来,最终导致呛水溺亡,所以一定要做好安全保障。

其次要掌握自救技能。一旦不慎落水要保持冷静,尽量把身体缩成一个球,然后慢慢转身,让脸朝向上方,呈“大”字型伸展,这样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能浮在水面上。

最后是掌握互救技能。救人主要分伸、抛、划、游4种方式:“伸”是施救者在岸上伸手,或用长竹竿、木棍、腰带、衣服等把溺水的人拽上来;如果超出工具的使用范围,就要用到“抛”,即把空瓶放在书包或塑料袋里,抛给溺水的人,让其能利用浮力漂在水面上,等待救援;“划”指的是划船或使用桨板等;实在没有别的办法时,再选择“游”的方式,普通人尽量不要使用,因为这不但需要过硬的游泳技术,还需要学过水域救人的方法才能施救。如果不得已要下水,建议给自己做一个简易的浮力马甲,比如把空瓶子固定在衣服里,然后再下水。需要注意的是,接近溺水者时,应先游到他们附近,提醒其不要乱动,再实施救援。有些人,尤其是小孩,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会选择手拉手形成“人链”,下水救援,这种方式很容易把所有人都拉入水中,因此一定要避免。溺水者被成功救上来后,如果没有呼吸和心跳,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呼吸和心跳正常,后续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即可。

很多报道都表明,人们会在周围人未察觉的情况下溺水身亡。这是因为,溺水的人必须把头露出水面来大口吸气,这时难以说话或呼救。如果正在游泳的人,尤其是孩子,只会做单一动作,比如上下拍水、没有规律地乱舞或长时间沉在水下,都属于溺水征兆,需要格外警惕。

李振华建议,政府除了要加强科普宣传,还应在野外水域做好巡视检查工作,提醒人们不要下水,同时在危险水域附近设立救援专用工具,如救生圈、竹竿等,以防万一。

近期,全国各地气温迅速回升,汛期即将来临,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教育部发布了预防学生溺水工作预警,提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预防学生溺水工作,切实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孩子应该尤其注意以下“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擅自下水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