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新加坡特约记者 池桢
慢病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这些疾病虽然短期内不会致命致残,却会给人们的健康埋下巨大隐患。以社会管理细致入微著称的新加坡政府,近年来采取多种措施帮国民应对慢病。
新加坡卫生部制定了面向全民的“慢病管理项目”(CDMP),涵盖23种常见慢病,除“三高”外,还有中风、哮喘、前列腺增生、帕金森病、骨质疏松、痛风、焦虑、重度抑郁等。2021年1月1日起,凡是加入该项目的新加坡民众,一旦患有复杂性慢病,即可获得每年700新币(约合人民币3500元)的补贴;如果是一般性慢病,则可获得每年500新币(约合人民币2500元)的补贴。该项目适用于新加坡所有公立医院、综合诊所以及1250所私立家庭医生诊所,为患者就医提供了多种选择。如果患者还加入了“社保援助计划”(CHAS),可以再领取500新币的政府补贴,年长者可领取540新币(约合人民币2700元)的补贴。
“社保援助计划”细分为三类,即绿卡、橙卡和蓝卡,面向所有新加坡公民。该计划的划分标准,依据的是每个家庭成员的平均月收入或整个家庭的平均年收入。大体上,收入越低,获得的政府补贴越高。新加坡政府这么做的出发点,是力争让所有国民都看得起病。从建国总理李光耀开始,历任政府领袖都强调不能对任何“掉队”的国民置之不理,并从合情务实的角度出发,由政府出面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新加坡国家管理团队非常重视“预防性医疗”,简单地说,就是政府会鉴于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习惯根深蒂固难以迅速改变,建议国民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新加坡卫生部长站出来劝告国民:“预防胜于治疗,病从浅中医。”当然,这需要很好的国家政策保障,新加坡相应的政策是“更健康新加坡”(HSG)。HSG的核心理念是“预防护理”,具体说来,政府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健保体系基础上,鼓励所有国民选择一名全科医生,与之建立稳固、互信的关系。这名全科医生将为对应的个人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医生会为个人量身定制健康计划。个人将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定期与全科医生见面,商讨、调整、完善健康计划。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2023年5月起,年满40周岁且参与了本项计划的新加坡居民,可免费筛查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这3种极为常见的慢病,以及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这标志着新加坡政府主导并实施的对抗慢病项目,有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