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老人安度炎夏十建议

通风选择清晨傍晚     毛巾擦身有助散热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     任菁菁

近日,全国持续高温,多地达40℃以上。有报道称,石家庄市一位60多岁老人,因待在闷热的室内不开空调而中暑,出现精神萎靡、呕吐等症状,被送到医院时体温已达41℃,几天后因救治无效去世。

与年轻人相比,老人更容易中暑,且后果往往更严重,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体水分占比较低;二是对温度的敏感性低,产热散热容易失衡;三是多数罹患慢病,且随着年龄增大、肾功能下降,水分和电解质更容易丢失;四是皮肤干燥,出汗量少,散热能力较差;五是防暑意识较弱。因此,做好防暑降温对老人来说非常重要,以下是10点建议。

穿轻薄衣物。夏天紫外线强,老人的衣服应当轻薄透气,让汗液能够正常蒸发,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颜色最好浅一些,但纤维要密,这样既凉快又防紫外线。注意勤换衣,防止汗液长时间浸湿衣物,滋生细菌。

多饮水。气温高,老人容易出汗,矿物质、氨基酸等会随着汗液流失,如果没有补充足够的水分,可能导致血压降低、疲乏无力,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老人应及时主动饮水,预防中暑。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成人每日推荐饮水量为1500~1700毫升。老人应匀速少量补水,一口一口慢慢喝,每次150~200毫升即可,可以适当喝些淡盐水或自制的绿豆汤,补充矿物质。

高温不开窗。艳阳高照下,室外连风都是热的,如果此时开窗,会使室内外的温度一样高。所以,老人应在气温未完全升高前关上窗,尤其要避开最热的14时,使室内气温保持较低水平,可以傍晚再通风。

外出避暑。部分老旧住房可能存在居住空间逼仄的情况,可以前往有降温设备的公共空间,如社区活动室、图书馆、咖啡店等,在避暑的同时增加活动量,有利身心健康。

饮食清淡。清淡的饮食有助降低体温,多吃水果、蔬菜可以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增强免疫力。老人应尽量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会加重老人体内的热气,增加心脏负担、引发消化系统不适。

用凉毛巾擦身。老人可以用湿润的凉毛巾擦拭脖子、手腕等处,这些部位血管丰富,凉毛巾的散热效果好,有助迅速降低身体温度,预防中暑。

避免剧烈运动。老人在高温天气,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体温过高、体力消耗过大,可以在早晚相对凉爽时,进行轻度的户外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但要注意休息和补充水分。

注意药物影响。如果老人正在服用药物,应咨询医生该药是否会增加对高温的敏感性,或干扰体温调节功能,而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调整。有些药物可能会增加脱水风险,服用后注意补水。

调节生物钟。老人在夏季要调整好生物钟,合理安排睡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可以每晚11点前入睡,早上5点半到6点半起床,适当午睡1小时。睡觉时,在胸腹部盖上一层毯子,避免因着凉导致腹泻。注意不要躺在空调出风口和电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养护心脏。如果老人大汗淋漓就洗冷水澡,或突然进入温度过低的房间,可能引起血管异常收缩,诱发心脑血管病,对健康有较大危害,因此应避免用类似的方式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