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新加坡特约记者 辛 斌
7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2023年《全球教育监测报告》,对学生在教育机构中过度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表示担忧。报告认为,过度使用数字设备会影响学生情绪稳定,导致成绩下降,建议学校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从而维护课堂秩序,提高学习效率,改善校园霸凌。报告同时提醒,目前只有不到1/4的国家禁止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不过,有1/6的国家已经意识到合理使用数字技术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限制举措。
6月初,荷兰政府宣布从明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学生在教室内使用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表,防止其在课堂上分心。学生只有在参加信息技能课程、医疗原因或残疾等特殊情况下才被允许使用电子设备。荷兰教育大臣罗贝特·戴克赫拉夫表示:“尽管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它们不应该出现在教室里,学生需要集中注意力好好学习。”
6月底,芬兰政府表示,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芬兰学生的成绩从2006年达到顶峰后一直处于下降状态。该国新上台的右翼执政联盟表示,政府将修订法律,对学生在校期间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有效限制,促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新政府承诺,将对7~15岁学生实行这项新规定,要求必须把手机放在书包里。
2018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法案,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法案规定,除校外活动、教学目的,以及残障人士因身体原因必须使用有通信功能的医疗设备,3~15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得使用可联网通信设备,高中生可自愿执行全部或部分禁令。目前,在法国大部分幼儿园、中小学校园内,随处可见相关标识。这些图标或是以加大加粗字体的方式,或是以漫画的方式,时刻提醒学生禁止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
在丹麦,只有约12%的学校不禁用手机。那些实施禁令的学校不会制止学生带手机上学,只是要求进校园后主动上交,老师会用袋子将手机统一保管起来,放学后再还给学生。如果家长有紧急情况要联系孩子,可以拨打学校电话。学生一旦被发现在校内使用手机,不仅会受到批评,手机也会被没收。 在亚洲,日本是最早提出“手机禁入校园”的国家之一。2008年,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发通知,原则上禁止公立学校中小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高中生虽然可以带入,但禁止在校内使用。2009年,文部科学省补充了“上学距离较远等特殊情况下,可以破例允许”的条款,但原则上仍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入校。在多年实践中,逐渐有家长呼吁允许子女有条件带手机上学,尤其是2018年大阪发生地震后,许多家长表示希望能随时与子女保持联系。2020年8月,文部科学省下达通知,有条件地允许学生将手机等可联网通信设备带入校园,并明确了4个基本条件:学生和家长要设定相关使用规则;学校要明确手机管理方法;家长有责任设置防止孩子浏览有害网站的防火墙;家长、学校要教授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方法,并让他们了解错误使用导致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