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2023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公共卫生应急科普能力建设与提升”专题论坛在北京首钢园成功举办,论坛旨在共同探讨如何提升应急科普能力、搭建一个更有效的应急科普机制,以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学素质和能力。中国科协原副主席、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齐让在致辞中强调,公共卫生应急科普是保障公众健康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专题论坛报告环节设置了三个主题:理论探照、实践视野与特色专题,分别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何淑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孟加拉国科学院院士利亚卡特·阿里和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帕特里克·沃尔进行精彩的演讲分享。现场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许静教授担任主持人。
何淑仪以“科学虚假信息、可信度评估与科学界的责任”为题,分析了公众对于科学虚假信息的认知和评估过程,以及科学界在应对这一问题中所承担的责任。她建议,科学界应该在预防虚假信息传播方面扮演更积极的角色,提供基于证据的、科学可靠的信息,用以驳斥与疫情有关的虚假信息。
彭兰的演讲题目为“信息疫情与公众传播”,解读了信息疫情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公众传播在防治信息疫情中所发挥的作用。她认为,信息疫情是社交媒体时代的一种新型社会现象,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与公众沟通应该采取多元化、互动化、个性化、情感化等策略,增进公众对科学信息的理解。
吴浩在实践视野环节做了题为“防治结合、平战结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基于中国社区疫情防控经验”的报告,指出在近年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科普中,基层社区成为中外应急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场景。
特色专题环节,陈君石院士以“转换理念,循证交流:食品信息应急科普探索”为题,围绕食品信息应急科普效果的提升,分析了当前面临的科普效果困境,并介绍了国际科普发展的新趋势,从日常筹备转换理念方法和应急应对针对受众特征两方面,提出应急科普的建议。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社长于志宏主持圆桌论坛环节,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智库负责人、院士专家工作站主任陈守双,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企业事务部高级副总裁殷妤涵,通用技术集团健康管理院院长李正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副所长、主任技师张必科,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兼秘书长、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南通大学卫生与健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施琳玲参与讨论。围绕企业、媒体、社区等不同角度和层面,就如何荟聚多元力量,助力应急科普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索。
最后,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讲师、全国语言与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计算机辅助术语公众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高志军,发布了本次论坛的公共卫生应急科普能力十大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反映了本论坛的主要议题和焦点。
本次专题论坛由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大学、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办,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