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9月24日世界aHUS关爱日,这种罕见肾脏病亟需提升诊治水平

9月24日是世界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简称:aHUS)关爱日,aHUS全球发病率仅7/100万,但近50%的aHUS患者可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死亡率达25%,目前已纳入我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日前,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于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是一种血栓性微血管病(TMA),常见表现为首先腹泻不典型,第二溶血很典型,第三尿毒症表现非常突出,是临床大内科危重症疾病,进展比较迅速,往往可以危及生命。

aHUS疾病发病机制的核心在于人体当中非常重要一个天然免疫系统——补体系统。补体系统在正常人体内活化,有助于体内维持特别重要的免疫状态,不会过度免疫也不会过低免疫。很遗憾的是aHUS患者补体系统往往出现异常,补体会过度被活化而不受控制,直接就会攻击我们体内重要器官,众多体内器官当中肾脏对于补体攻击最敏感,相对其他系统比如心血管、呼吸、消化道,都有比较好补体防御体系,然而在同等补体活化情况下肾脏更加脆弱,因此更容易受到累及。所以导致很多aHUS患者往往以肾内科作为首诊。

因此,对于肾脏科医生,当看到一部分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肾炎,同时伴有血小板减少,出现溶血和贫血,就要考虑是否可能是aHUS。还有一些恶性高血压的患者也值得关注,如果患者的眼底出现三级病变、水肿和出血,血压异常高,也有可能是aHUS,这类人很容易演变为尿毒症。

aHUS需要及时诊断,通常在判定符合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消耗性血小板减少及微循环血栓导致的器官受损的TMA三联征,并排除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感染HUS(STEC-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继发性aHUS,即考虑诊断为补体介导的aHUS。

据于峰介绍,需要针对患者的发病机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往约半数aHUS患者对血浆置换有反应,但长期血浆置换可能引发低血压、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并发症。综合治疗包括输注红细胞、透析和肾脏移植等。随着补体抑制剂的出现,可以精准靶向抑制aHUS,维持病情稳定,减少复发风险。

aHUS的确诊和治疗,不仅要求单科室医生有精准的鉴别诊断能力,对于医院整体的诊疗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于峰教授表示:“aHUS不是一个专科能够处置的疾病,需要多学科综合诊疗,医院需设置包括心内、呼吸、消化、内分泌、血液、风湿免疫以及肾内科等专科在内的完整大内科系统,这些科室都跟aHUS患病临床特点关系很密切。除此以外,还要求医院有比较好的重症ICU诊疗系统,aHUS起病严重危急,急性期需要在ICU度过,需要有比较完整血液净化系统,为患者进行血浆疗法。最后,完整全面的实验室检测系统也极为重要,在保证前两项的前提下,检验科要及时跟进,才能实现及时、早期的确诊,同时提供给患者及时对症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