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周宏斌
立秋之后,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又进入了高发时节,儿童、老人、基础疾病患者尤其要注意。即使健康人群也要小心,因为呼吸道疾病容易“秋后算账”。
秋季早晚温差大是诱发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因素。在“冷空气-暖空气-冷空气”的反复刺激下,呼吸道黏膜反复扩张、收缩,气道分泌物增加,为其中的病菌提供了一个“天然培养基”。一旦病菌大量繁殖,便可造成旧病复发,病情急性加重,如不及时处理,甚至可继发肺部感染,造成呼吸衰竭。尤其是本身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等慢性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
呼吸道反应还与秋季的湿度有关。秋季往往较为干燥,而肺是“喜润而恶燥”的器官。湿度较低可增加鼻咽、气管的压力,出现黏膜的极端脱水,造成纤毛运动能力下降,使得细菌、病毒等更容易附着在黏膜上,难以有效清除,增加了感染风险,便可诱发或加重呼吸道疾病。
此外,秋季多风,空气中的花粉等吸入性过敏原密度大、数量多,可引发季节性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变应性咳嗽等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如果此前就有干咳、胸闷、打喷嚏等症状,原有症状就可能在秋季突然加重。
预防呼吸道疾病“钻空子”,首先,出门前注意当天天气,及时添加衣物,比如薄外套,避免受凉后生病。其次,及时补充水分,可适量食用时令水果,以及川贝、银耳、百合、萝卜、莲藕等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果已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要注意加强饮食营养,一般以清淡为主。最后,做好个人卫生,尤其在咳嗽、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需及时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鼻、口;保持工作、生活场所的环境清洁和良好的通风状态,免疫功能较差的人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活动,出门随身携带口罩。此外,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积极锻炼,比如太极拳、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有助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如果身体条件允许,高风险人群可接种疫苗,包括肺炎疫苗、流感疫苗、新冠疫苗等,可有效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