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身体配置决定运动表现

受访专家: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  欣

本报实习记者  钟财芬

编者的话:运动能力就像一辆车,有的是赛车,比的是速度,有的是卡车,比的是拉力。所以,想要提高一个人的运动表现,就要针对性地提高车的“配置”。那么,哪些配置可以起到关键作用,又将如何提高?本期,我们特邀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欣解答。

肌肉是“发动机”

肌肉为机体提供动力,一切大小活动都要靠肌肉进行发动、收缩,牵拉相应的骨骼移位才能完成。因此,肌肉系统是人体运动的“发动机”。想要提高运动表现,一定要增加发动机的动力,即肌力。

四肢活动需要许多肌肉参与,必须注重各部位肌肉的综合训练,并循序渐进。比如先进行俯卧撑、平板支撑、引体向上、登山跑、深蹲等徒手健身动作,再结合器械锻炼,如哑铃、杠铃等,不要只练局部肌肉,否则肌力不平衡,引发运动损伤。同时要有足够的营养帮助修复肌肉,尤其是优质蛋白,可选择瘦牛肉、鱼类、鸡胸肉、奶酪等。还要注意休息,肌肉一般在休息期间生长修复,最好保证每天睡够8小时。不同人群锻炼肌肉各有重点,男性可多练臂部、胸部和腿部;女性重视曲线美,可多练胸部、腰部和臀部;中年人重在腰腹部,同时兼顾肩背、上臂;老年人则要加强腿部锻炼。

代谢、呼吸、循环系统供应燃料

只有肌力还不够,还需要不断向发动机提供能量,代谢/呼吸/循环系统在运动中主要负责能量的供应、传输,是当之无愧的“燃料供应系统”。其中,代谢系统负责将食物中的蛋白质、糖、脂肪,转化成身体活动所需的AT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为细胞能量供应单位);呼吸和循环系统则为代谢过程中营养物质及能量的传递提供了保证。可以说,“燃料供应系统”越强,运动的耐力和持久力越好。

刘欣说,增强“燃料供应系统”主要锻炼心肺能力,旨在提升血液循环中营养物质的输送能力,以及氧气的摄取和利用效率,有氧运动就是很好的选择。比如,经典的“走跑骑游”是大众健身首选,即快走、跑步、骑自行车、游泳,还可以加入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运动,通过意识、呼吸方式的变换和动作融为一体,提升心肺功能。锻炼时注意强度和时间要逐步增加;锻炼前后一定要拉伸和放松,降低抽筋、拉伤等风险;锻炼过程中有不适应立即停止。

骨、关节、软组织保障运转

接下来,我们要把发动机产生的动力真正转化为行车的动力,这就需要车轴、齿轮、轮胎等转动系统配合。人体中的骨头就像车轴,关节则为齿轮,软组织扮演轮胎。其中,骨头为身体提供支撑和稳定;任何活动都围绕关节进行,其灵活性和稳定性决定身体的活动范围和动作的准确性;肌肉、韧带、肌腱等软组织,负责辅助肌肉和骨骼的连接,其强度和弹性可为运动提供力量保证。

想要人体“转动系统”变强大,就要兼顾对这三者的练习。比如增加骨密度,既能通过快走、慢跑、跳舞、打太极等有氧运动加强,还可以进行俯卧撑、深蹲等力量训练,老年人可以做扶墙俯卧撑或靠墙深蹲。提高关节活动度要多做拉伸运动,尤其是静态拉伸,即在动作末端保持一会,可利用瑜伽简单体式,如树式、婴儿趴、下犬式等,拉伸幅度以微痛为准。加强软组织的弹性和厚度,可以通过功能性锻炼实现,注意缓慢进行,避免韧带损伤。比如:大腿前后拉伸;坐在椅子上,脚上绑沙袋或放重物后抬小腿;利用泡沫轴或网球进行按摩、放松。

大脑负责全面协调

安全驾驶还离不开驾驶员、方向盘、油门、刹车等制动系统,否则车也无法安全上路。人体中的制动系统就是中枢神经系统,即大脑和脊髓,负责指挥和控制动作能否产生、有多少肌肉参与收缩,对运动的控制和协调具有关键意义。

训练一般采用协调性训练和反应训练。协调性训练可以进行倒走、跑步刹车、前后交叉步、横向小滑步等提高下肢协调性;向上抬手、躯干侧屈、上犬式等能提高肩部、胸部、颈部、背部的整体协调性。反应训练可进行墙壁抛球接球、接力跑、双人配合抓掉落毛巾等。打小球,比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可以很好地兼顾协调性和反应速度,它们需要手、眼、腿互相配合,反复挥拍和接球也利于提高身体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