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给孩子“造耳朵”

受访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外耳整形再造一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潘 博

本报记者  李珍玉

小耳畸形是整形外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器官畸形之一,主要治疗方法为耳廓再造手术。再造耳朵使用的耳廓支架通常是医生用患者的自体肋软骨雕刻而成的,再造耳廓不只需要外形逼真美观,而且需要和对侧耳朵对称。因为手术复杂,难度大,耳廓再造手术被认为是整形外科最具挑战的手术之一。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外耳整形再造一中心(原整形七科)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治疗各种外耳畸形的医疗专业团队,也是国内外在耳廓再造方面最具权威性和特色的专科医疗机构之一。如今,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已成为亚洲乃至世界耳廓再造临床治疗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耳廓再造术”领先世界

小耳畸形是一种先天性体表出生缺陷,同时伴有一定的听力功能障碍。患有这种疾病的孩子,一出生就没有一侧或双侧的耳朵,或外耳部分缺失,形态畸形。我国约有60万小耳畸形患者。

从1920年代至今,整形外科医生一直探索如何为患者造出美观逼真的耳廓。最初,美国医生用耳后局部皮瓣包裹自体肋软骨耳廓支架的方法再造耳廓。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创始院长宋儒耀教授上世纪80年代发明了耳廓再造、同时进行外耳道重建及中耳畸形矫正增进听力的手术,这是一次革命性的创新。宋儒耀教授1983年在第四届国际面部整形与再造外科学术会议上获得了“金锯奖”。在前人的实践基础上,经过本院庄洪兴教授、蒋海越教授等专家团队20多年的发展完善,形成了独特的“八大处法耳廓再造术”,也被称为“皮肤定量扩张法外耳廓再造术”。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外耳整形再造一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潘博教授向《生命时报》记者介绍,“八大处法耳廓再造术”主要分三期,第一期,在残耳后皮下埋置一个皮肤扩张器,逐渐向内注射生理盐水,将皮肤慢慢扩张,实现增加耳后皮肤面积的目的。第二期,取患者自体的三根肋软骨(通常为第6、7、8肋软骨),雕刻成耳廓支架。为了保持肋软骨细胞活性,医生必须在30分钟~1小时内将软骨修剪、组合成耳廓支架,然后使用耳后扩张好的皮瓣覆盖,形成逼真美观再造耳廓。第三期,在第二期手术半年后,对再造耳廓进行精修,把耳朵的亚单位,如三角窝、耳甲腔、耳轮、对耳轮等雕刻凸显出来,把颅耳角抬起来,使再造耳廓形态更逼真,双耳对称。

“造耳朵”最大的难处是:一期手术给耳朵放置皮肤扩张器,容易出现感染、血肿,皮瓣漏水等情况,需要具有多年丰富经验的医生预防这些情况的出现;二期手术最关键的是做到医学和美学的完美结合,不仅耳朵形态美观,还必须保证皮肤和软骨的活性,有效处理软骨和皮肤的黏合关系,减少术后并发症,考验的是医生的临床真功夫。再造的耳廓皮肤有正常的感觉,而且可以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生长,这样与对侧耳朵始终保持对称。

上学前就拥有漂亮的耳朵

“尽量在学龄前把手术做完,把对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影响降到最低,是我们耳再造团队一直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整形医生的创举。”潘博说,之前,国外学者提出,患儿宜在14~18岁实施外耳再造手术。实践过程中,蒋海越教授耳再造团队发现,若等到青春期再实施手术,易对患儿身心成长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经过多因素论证后,蒋海越教授耳再造团队大胆提出了中国专家的耳再造诊疗共识:即对单侧小耳畸形患者,6周岁或身高到120厘米即可行外耳再造手术;对于双侧小耳畸形的患者,8周岁或身高到130厘米便可手术治疗。

医院还一直关注相关领域医疗政策和慈善事业的推动,造福更多小耳畸形患者。在蒋海越教授耳再造团队的倡导下,从2023年6月起,小耳畸形手术已纳入北京医保报销范围,其他一些省份医保也陆续跟进。

希望找到更多致病基因

“患者的口碑是我们科室一直在国内外保持领先地位的基础。”潘博说,中心建成后,就以小耳畸形的诊疗为主攻方向,如今,每年要实施耳廓再造术千余例,约占全国耳廓畸再造手术量的2/3,成功率达99%以上。20年来,中心完成了各种耳廓畸形的矫治手术达两万余例,为国内之最。

如今,中心的耳廓再造术的临床路径早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耳廓畸形矫正技术、耳廓再造的组织工程技术,非手术耳廓畸形矫正的外耳矫正支架技术等,都成为本中心的“核心”技术。同时,本中心在招风耳、杯状耳等各类耳畸形的早期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耳部大面积黑痣、耳部血管瘤、外伤性耳缺损等方面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疗优势。2017年,本中心成功完成了世界首例运用3D打印技术实施外耳再造手术。近年来,本中心通过跨学科的协作相继开展了听力重建术及颌面骨延长术等,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收治患者的数量以平均每年10%~15%速度增长。

未来,本中心将继续关注各种耳畸形的整形治疗,不断创新改进手术方法,努力探索小耳畸形的致病基因,降低我国小耳畸形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