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教授 魏丽惠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实习记者 钟财芬
憋尿竟致黄体破裂的新闻前不久登上微博热搜。据悉,28岁的刘女士只因早上憋了一会儿尿,之后便感觉肚子剧痛,直至第3天不适仍未缓解。刘女士就医后检查出黄体破裂,不得不做了全麻下的腹腔镜手术,从肚子里抽出约800毫升的血,术后又引流出200~300毫升血,住院休养一个多月才彻底痊愈。
黄体破裂,这一生活中不太常见的医学名词却常会出现在新闻中:“用肚子收伞后居然黄体破裂了”“皮划艇女选手赛后黄体破裂医生紧急救回”……似乎黄体破裂可以随时随地发生,且多数时候情况紧急。事实果真如此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教授魏丽惠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黄体破裂多数时候为正常生理现象,无需过度惊慌。通常情况下,女性处于正常月经周期中,卵巢会每月定期排出卵子,孕育卵子的结构叫作卵泡,卵子排出后,卵泡剩下的部分即转变成黄体。
黄体可分泌雌孕激素,维持子宫内膜的生长发育。若排出的卵子成功受精,后期由受精卵形成的早期胚胎就能在发育好的子宫内膜上生长,黄体也会持续分泌激素帮助胚胎发育。如果排出的卵子没有受精,黄体则会在14天后萎缩退化,中间这14天也被称为黄体期。期间,黄体会被机体缓慢吸收、回归卵巢组织。待到黄体期结束,子宫内膜会因为失去黄体激素的支持而脱落出血,女性由此进入月经期。
新闻称刘女士“因憋尿致黄体破裂”,但魏丽惠表示,憋尿并不是直接原因,更可能是由于尿液过多导致腹压增大,引发黄体破裂。身体正常活动时,黄体也有自发性破裂的可能;若腹部受到外部强力挤压,如撞击、剧烈活动、性行为过激等,引发腹腔内压力升高,就可能导致黄体发生外力性破裂。
黄体破裂出血是常见现象。魏丽惠介绍,黄体壁富含血管,破裂后即可能发生出血,但通常出血量不会很多,可能表现为肚子轻微疼痛,一般无需特殊处理,黄体可自行愈合,机体甚至难以察觉。“但若黄体紧挨在卵巢内血管旁侧,黄体破裂或将引发腹腔内出血。个别案例可能出现如刘女士一样的大量出血,甚至可以更多。”魏丽惠提醒,若发生腹腔内大量出血,严重的可能引发出血性休克,进而威胁生命安全,须尽快送医,通过手术治疗处理。
“临床上,黄体破裂引发的腹腔内出血与宫外孕症状类似,都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通常难以直接区分。两者主要区别在于,黄体破裂出血者不会有闭经史。”魏丽惠表示,除腹痛外,黄体破裂引发腹腔内出血后,也可能表现为有排便感,因为血液积压在子宫和直肠凹陷处,此处是盆腔最低点,血积于此,对直肠腹膜产生刺激,就会引起排便感。
由于担心黄体破裂引发严重后果,部分人觉得需要在黄体期避免运动。但魏丽惠认为并无必要,因为黄体破裂引发腹腔内出血只是极少数现象,及时治疗也可痊愈,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影响。“女性每个月都会经历黄体期,不必特意为避免黄体破裂采取特殊措施。相比于过度恐慌、惧怕锻炼,更应重视运动带来的整体健康收益。”魏丽惠建议,黄体期应保持适度运动,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缓解经期不适和痛经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若运动过程中出现腹部肿胀、疼痛等不适感,则应引起警惕。此时,可及时调整运动强度或暂停运动,不适感强烈时考虑就医,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
责编:杨萌
主编: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