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治理插队不能光靠劝

推广网络预约   纳入治安处罚   加强现场疏导

受访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周海旺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潘  霄

本报记者  高 阳  施 婕  卞 磊

开栏的话:祖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文明修养。“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通过观察、教育人文,我们的社会才能有序、和谐发展。为此,本版开设“文明素养调查”栏目,发现、探讨日常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以期社会文明礼仪之风再上一层楼。

“排队!排队!先来后到!”“哎,前面那个,你怎么插队啊!”……在公共场所,排队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就是这件小事,不时引发矛盾争执。《生命时报》近日发起的网络调查显示,86%的人会主动排队,记者走访也发现,相比过去,国人自觉排队意识明显提升,但是“加塞”“乱排”“一窝蜂”的情况仍不少。

超八成人被插过队

近一个多月来,《生命时报》记者兵分多路,走访了北京、上海、南京、长春等城市,来到景区、游乐园、高铁站、医院、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场所。总体来说,国人排队意识明显,即便是人流密集、等待时间长,大多数人都能做到自觉排队。

9月27日上午,上海市龙华医院门诊大厅人声鼎沸,不论是在人工窗口,还是自助机前,等待挂号、交费、取药的市民都有序地排队,鲜少出现插队现象。志愿者小刘对记者说:“大多数人都遵守规则,如果有个别人想要插队,市民和保安都会对其进行劝导。”

相较之下,超市购物自觉排队的情况更好。国庆期间,记者经过上海的盒马、麦德龙,南京的孩子王等多家购物商超,每个收银台前人们都自觉排队。一位收银员告诉记者:“无论人多人少,几乎没遇到过插队的情况。”同样,在上海野生动物园、南京玄武湖等旅游景点内,事先设立好的分流栏杆、警戒线,预防了不少插队现象。

不过,插队现象仍时有发生。《生命时报》的网络调查显示,44%受访者表示“偶尔遇到”插队的情况,42%的受访者“经常遇到”。据受访者反映,在公共交通场所、医院、餐饮场所、游乐园或景区等地,插队现象最为常见。

公共交通的插队问题一直较为严重。北京市民小李向记者讲述了在高铁上被插队的遭遇。“国庆期间,高铁车厢过道站满‘先上车后补票’的乘客,我也是其中之一。”小李去餐车找乘务员补票时,发现补票队伍有一整节车厢那么长。有个小伙子拎着行李箱挤进餐车,直接站到了队伍前面。一个大嗓门的中年男子冲他喊道:“大家都排队,就你特殊啊!”随后很多人低声附和,小伙子才一边嘟囔着“我不知道,队伍这么长呢”,一边拎着行李箱往后走去。记者发现,在北京、上海人流密集的地铁站,大多数人都能自觉排队,但等到车厢门打开后,很多人会不顾队形,争先恐后往里挤。

10月1日,记者来到长春市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在热门景点“东北虎园”内,记者看到一条长达两三百米的长队。虽然大多数游客都自觉排队,但由于排队时间过长,不时有人“见缝插针”,企图混到前面。“喂,谁让你插队的?”一名游客带着两个孩子插到了队伍前面,引发一阵争吵,一个东北男子吼道:“咋地,你不排队你还有理了!”随即景区保安走过来,两人才作罢。从景点出来后,记者看到不少游客在排队等待摆渡车,尽管景区设置了排队警戒线,但由于客流量太大,摆渡车调度缓慢,队伍越排越长,只要有车抵达,游客就一拥而上。旁边负责疏导的工作人员很无奈:“嗓子都喊破了,但人太多了,我一个人根本拦不住。”

国庆期间,北京各大景点都能见到长长的参观队伍。在北京环球影城,尽管每个主题园区都设置了一层又一层的分流栏杆,也没能彻底杜绝乱插队的情况。大学生小孟对记者说:“我和同学在排‘哈利波特禁忌之旅’项目,突然有两个女生翻越栏杆,插在我前面,要不是对骂影响游玩心情,我早就不忍了!”在社交平台上,一些气不过的网友会上传“插队刺客”的照片或视频予以曝光,评论区则有不少网友为此忿忿不平,分享着同样的遭遇。

有些人为何总插队

“民之所由生,礼为大。”这是《礼记》中的一段话,意思是说,人活一辈子,最要紧的就是礼。这里的礼,在当今就是大家共同遵守的社会秩序。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秩序是一直被推崇的,这不仅是每个人的事,也是整个国家富强、民族繁荣的根基。

“排队是现代社会文明行为的表现,以‘先来者先得’的原则进行资源分配,可以保障公平性。”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旺指出,如果大家都不排队,就会导致失序和混乱,若演变下去,甚至会剥夺人与人的信赖感。一个互不信任的社会,是缺乏团结精神的社会。

没有一种制度是完美的,排队耗费时间,需要有良好的耐性,而对于插队者,多数人无法忍受。《生命时报》调查显示,发生插队时,仅有不到1%的人可以“完全不在乎”,37%会“忍着不说,但心里不舒服”,36%会“上前阻止,坚决不让位置”,13%选择“向工作人员反馈” ,7%则“表示理解,是不是有急事”,6%会“大声呵斥,甚至大打出手” 。

不排队、插队的原因方面,调查显示,65%的人认为“没有公德心,就是不想排队”,12%认为“队伍太长,想早点排到”,还有12%想着“有急事或赶时间,只能见缝插队” ,也有11%的人“看到插队的人太多,也跟着插队”。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潘霄表示,排队乱象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下几点或许能解释部分人不排队、插队的现象:

1.特权心理作祟。传统文化注重人情和面子。在某些情况下,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或炫耀面子、特权,将不排队、插队视为一种“有效途径”。

2.资源竞争激励。中国人多,很多优质资源需要竞争才能获得。为了快速获利,有的人选择插队,以减少排队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3.缺乏规则意识。尽管国人重视道德和人情,但在尊重和执行规则方面存在一定欠缺。一些人认为,在关系紧密的社会网络中,如小县城或农村,排队是不必要的。

4.素质教育不足。有时,插队可能是由个人的教育不足或素质较低导致的,这些人可能没有充分理解排队的重要性,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权利。

5.城市管理欠缺。周海旺认为,有时客观条件也会导致排队混乱。比如,一些景点缺乏分流设置和休息座椅,工作人员疏导管理不力;有的公共交通设施入口处的排队指示不明,缺少工作人员维持秩序;有的医院号贩子太多,导致号源紧张,患者焦急中可能会选择插队;有的餐厅、奶茶店靠“排队吸睛”,甚至会雇“托儿”来排队。

情节恶劣者应严惩

目前,插队问题仍属于道德行为讨论的范畴,我国法律相关规定只限于机动车的变道加塞。《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机动车在遇有前方机动车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时,应当依次排队,不得从前方车辆两侧穿插或者超越行驶”。不过,清华大学法学院一位教授今年曾提议,在公共场所插队的应当列入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调整范围。事实上,不少国家都将插队视为违法行为(轻型犯罪),并予以处罚。例如,日本将“在公共场所插队”纳入处罚范围,违者将被处以1~29天拘留或1000~9990日元罚金。新加坡也规定,插队者将被处以100万新加坡元以下罚款,外加24小时拘留。在我国香港地区,公共场所会有“插队者将受到刑事检控”的警示。

排队是文明城市的标志之一,也考验着城市的公共管理能力。周海旺呼吁,城市管理要加强秩序维护,在人流密集的场所增设排队分流栏杆和休息座椅,通过标语或广播提示排队起点,倡议分时段进出,并在重要卡点配备引导人员。

采用先进技术解决排队难题。如今,不少热门景点和网红餐厅采取网络预约、自助取号等方式来分流人群、减少排队,线上实时查看等位状态还能减少不必要的拥挤。一些银行、医院通过技术手段,推进强实名制、分时段预约,也缓解了排队。

加强对扰乱秩序者的处罚力度。对于情节恶劣的插队者,可参考高铁占座等情形,进行治安处罚,纳入诚信档案或限时不得再次进入。严厉打击黄牛、代排队等扰乱秩序者。对于雇“托儿”制造“虚假繁荣”,导致队伍侵占公共交通通道的,也应适度惩罚。

营造城市文明排队风尚。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广州、长沙等地早在十几年前就发起“排队日”“礼让日”。如今,文明排队、文明礼让已深入人心,成为市民共同遵守的规则和习惯。其他城市可以效仿,通过宣传来加强公民对公共秩序的认识。排队的实质是守序,守序让等待可预期,同时降低发生摩擦纠纷、安全隐患的概率,既提高效率,也维护了公平。要想公民养成文明排队的好习惯,应从小抓起,幼儿园和学校要加强规则意识培养,家长要教育孩子在公共场所主动排队等候,做到有耐心、不插队、不争抢。

此外,排队时要注意保持间距,每个人之间保持0.5米左右的距离为宜;要尊重他人隐私,在1米线后等待,不窥探他人的密码、医疗信息等,在他人业务办理结束前,不越步上前询问,更不要未等他人办完就争抢上前;排队时要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破坏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