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副主任营养师 史文丽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 谢立科
本报记者 钟财芬
追求健康长寿是人类的本能。日本著名长寿学家家森幸男博士曾花费25年、走遍全球61个长寿地区,总结出“长寿秘诀”,其中一项重要因素就是保证健康饮食。日常生活中,“长寿饮食”没有特定模版。但近日,美国塔夫茨大学弗里德曼营养科学与政策学院营养专家黛安·麦凯发文强调,人的营养需求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化,满足人生各阶段的营养需求,对健康长寿具有重要意义。
儿时:多吃果蔬,预防晚年眼病
麦凯在文中建议,儿童青少年阶段应食用大量水果和蔬菜,以预防老年时期可能出现的黄斑变性、白内障等眼部疾病。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谢立科称,儿童青少年阶段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其眼部结构和功能也在发育。若未能通过饮食摄入足够营养,可能影响视力、视功能、眼脑神经反馈功能等的发育,进而危害全生命周期的眼部健康,比如在老年时期可能患上黄斑变性或白内障等常见眼病。膳食中缺乏蛋白质、亚麻酸、叶黄素、多种维生素等,均可能影响眼部功能甚至引发疾病。谢立科举例说,若缺乏维生素A,可能导致角膜溃疡、夜盲等;若维生素B2摄入不足,则容易出现角膜炎、红血丝、眼睛干涩等。
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果蔬摄入不足现象普遍存在。一项研究数据显示,我国1.6万名6~17岁儿童青少年中,有76.21%新鲜蔬菜摄入不足(日均摄入量低于推荐量的60%),85.21%水果摄入不足。果蔬摄入不足不仅影响眼部健康,还可能加重儿童早期肾损伤,同时提高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的发生风险。
“在儿童青少年阶段,科学合理饮食是保证机体正常发育的必要条件,也是终身健康的重要前提。”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副主任营养师史文丽表示,如果儿童青少年在这个阶段养成定时定量进餐、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的健康饮食行为,将受益终生。除了注意摄入对眼部健康有益的营养素,如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类胡萝卜素,以及钙、锌、硒等矿物质,儿童青少年还应摄入充足的蛋白质、适量碳水化合物、足量饮水,同时保证摄入脂肪不过剩。
青年:补足钙和维D,老了骨头不垮
麦凯在文中强调,青年阶段(18~44岁)获得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是避免日后发生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关键,特别是素食主义者更应注意。
史文丽解释,青年阶段是人体骨量积累的重要时期。成年人通常在30~35岁时达到最高骨量(峰值骨量),之后随年龄增长逐渐流失骨量且不易逆转。这意味着青年阶段峰值骨量越高、骨量储备越多,未来就越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钙和维生素D是促进骨形成、增加骨量的重要营养素。此前一项针对我国健康人群的研究显示,国人维生素D缺乏与不足的比例高达86.86%。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还与心血管、内分泌、免疫等多系统健康密切相关。缺乏钙和维生素D可能导致成人骨质软化症,还会增加肿瘤等疾病的风险。史文丽建议,青年人可充分摄入牛奶及奶制品、豆类和豆制品、坚果,以及菠菜、韭菜等绿叶蔬菜;清淡饮食,减少盐分摄入,因为高钠饮食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史文丽提醒,青年时期也是肌肉发育形成的旺盛期,肌肉牵拉带动骨骼运动,对预防老年活动能力下降有益。青年人在各种营养素平衡的基础上,可适当摄入有助促进肌肉合成、预防肌肉衰减的营养素,如优质蛋白质、支链氨基酸、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C、E,以及类胡萝卜素、硒等。
中年:增加纤维,防范“三高”上门
“中年阶段(45~59岁)消化道可能变得迟钝,更需保证每日摄入足够多的膳食纤维。”麦凯在文中说,若膳食纤维摄入不够,产生的胃酸较少,人体对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的吸收能力会下降。而维生素B12对维持大脑健康尤为重要,缺乏可能导致髓鞘退化,甚至引发永久性脑损伤。
史文丽说,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体重,帮助调节血糖、血脂,缓解便秘等。膳食纤维是一种不能被消化吸收的长链碳水化合物,也称多糖,天然存在于植物中,与动物来源的蛋白质纤维有本质区别。荷兰一项纳入800多名中年人、随访10年的研究称,膳食纤维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症死亡率以及全因死亡率。低纤维饮食结构可能使肠道消化变慢,导致肠内高压以及致癌物滞留,引发多种疾病。
此外,麦凯还提到,中年人面临肝脏功能减退,如果饮食中的饱和脂肪酸过量就会增加肝脏负担。史文丽补充说,超量的饱和脂肪酸会促使肝脏产生过多胆固醇,增加血液循环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水平,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中年是由青年向老年过渡的时期,这一阶段人们面临较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身体各项机能都开始衰退。”史文丽表示,超重肥胖、代谢紊乱和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在中年都显著增加。因此,中年人应适时调整饮食结构,为健康老去打下基础。具体来看,除了做好饮食的平衡搭配外,需补充足够的膳食纤维,包括全谷类、豆类、薯类、蔬菜和水果等,同时避免摄入过量饱和脂肪酸,如肥猪牛羊肉。中年人还应注意优质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D和钙、不饱和脂肪酸等的综合摄入。
老年:保证食量,维护抗病能力
60岁以上的老年人面临更明显的生理机能衰退,饮食调整尤为必要。麦凯对此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补足水分。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感知口渴的能力下降。因此,老人应有意识、有规律地多喝水,增加脱脂牛奶和高液体含量食物的摄入。二是少吃“三高”食物。年老后,肾脏、肝脏和胰腺等功能全面下降,高热量、高盐、高糖食物会加重机体负担,不注意控制摄入量可能诱发或加重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三是多吃细软的高营养食物。很多老年人会出现牙齿松动、咀嚼和消化能力下降、嗅觉味觉反应迟钝等问题,致使食物摄取、消化和吸收能力减弱。老年人应根据自身体质特点,提升食欲、适当增加进食量,在确保补足营养的同时让食物尽量细软。
史文丽说,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导致营养缺乏、代谢紊乱和慢性病的发生风险增加。在上述建议的基础上,老人还应注意:少量多餐,避免过量进食增加身体负担;戒烟戒酒;注重食物多样化,每周宜进食25种以上食物,确保营养全面均衡。在营养补充方面,老人需注意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减少贫血和肌肉衰减的发生;增加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食物的摄入,以调节血脂,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增加钙和维生素D摄入,以减缓骨量减少速度,保持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