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北京医院完成一例特殊内镜手术:解救被巨瘤压迫的食管

近日,北京医院的消化内科罗庆锋主任在门诊接诊了一位食管巨大肿物的中年患者。超声内镜下显示,该肿物为来源于食管黏膜下层的脂肪瘤。

食管脂肪瘤是较为常见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物,通常为良性病变,如体积小、不影响吞咽等功能、无压迫症状等,可予以观察。但该患者的脂肪瘤巨大,超声内镜下见肿物长度超过10厘米、截面测量约5.3×4.2厘米。食管总长度约25厘米、平均宽度约2厘米,也就是患者的脂肪瘤占据了一半多的食管腔。

文献显示,目前食管巨大脂肪瘤的治疗经验较少,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精进,也有ESD切除的报道。外科手术需要进行开胸手术、食管部分切除等。考虑到患者年纪尚轻,为尽量减少外科手术创伤对其日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罗庆锋计划施行内镜下食管巨大脂肪瘤切除术。

但难题出现了。患者的脂肪瘤太大,本就不大的食管腔被压迫后更为狭窄,内镜下操作难度极大、风险很高,肿物的取出也是不小的考验。罗庆锋计划采取最新的内镜下隧道技术进行脂肪瘤挖除术,而应用这一技术进行食管巨大脂肪瘤切除的经验极少,术中还可能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操作过程中每一次点位和深度选择都需要很精确,深一点可能食管穿孔,浅一点可能肿瘤包膜破裂,所以每一次电切都需要既稳又准。难上加难的是,掌握创新的治疗方式,还要求术者具有极高的应变能力,随时出现的出血、穿孔、肿瘤包膜破坏、巨大肿瘤如何取出等问题都需要立即一一应对。

有勇更要有谋。术前,罗庆锋带领病房主管医师以及相关护理团队,和胸外科、医学影像科一起,多次进行研究讨论手术方式、医护配合、术中突发情况的处理等问题,制定出个体化内镜手术预案。凭借北京医院多学科体系优势,由胸外科担当坚实后盾,如果在内镜下手术出现复杂情况,可及时进行开胸手术继续为患者治疗;手术麻醉科则全程为患者和手术进行保驾护航。 这一特殊的内镜手术,对于罗庆锋以及整个内镜医疗护理团队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当天,经过10个小时的奋战,在手术麻醉科杨明副主任医师等密切配合下,内镜手术过程顺利,完整切除肿瘤,麻醉恢复良好。术后仅3天,患者就开始恢复流质饮食。后续的随访过程中,没有出现出血、穿孔、感染、食管狭窄等任何术后并发症,饮食完全正常。▲     (北京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