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宁可药发霉,但愿人无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胡大一

医者,德为先,技为本。作为一名医生,要坚守的东西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不能变的。当医生,首先需要有同情心和责任心。因为医生每天面对的都是陷于疾苦的患者,甚至是濒临死亡的患者。作为医生,应该保持一颗时时考虑患者利益、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初心。

我当年从家乡通过高考走进北医,在白求恩精神的感召下,走进河北宽城、兴隆的山区,走过北京密云的山山水水,又走进阿里高原和河西走廊,并参加了当年周总理派遣的医疗队。回到北京,我又到北京友谊时装厂、北京白石桥皮鞋厂,培养“红医工”,教工人如何测量血压。我每天都会早到一小时,把温开水送到工人工作台前,用一口水、一片药这样的极低医疗成本,得到了很好的高血压控制效果。

社会在飞速发展,在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下,一名医生如何才能保持一颗初心?第一,医生需要不断地学习,掌握知识,积累经验,让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包括症状的缓解和愈后的改善。第二,医生需要重视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主观感受。根深才能叶茂,做一名合格的医生需要有深厚的人文情怀,还需要有扎实的看病技术。

以问诊为例,我常常教导年轻医生,看病主要看三个方面。第一,看病情,问症状。比如,问胸疼是怎么个疼法,判断是不是心绞痛。第二,看心情。看患者是满面笑容还是眉头紧锁,这可以反映出患者的心情。第三,跟患者谈谈生活和工作,甚至可以聊聊性格。因为,很多疾病其实不一定是身体本身出了问题,也可能是焦虑、抑郁的躯体化表现。问诊不仅是调研病情,还要跟患者进行感情交流,这一点非常重要。身为医生,要时刻想着提高自己,从不大会看病到会看病,中间的过程非常关键。医生要思考、总结,看自己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是怎么想的,中间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根据是什么……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便今后借鉴。

随访患者应该成为医生的职业习惯,这是我自己行医几十年之后想对年轻医生说的。几乎很少有医生可以面诊一次就能看得好患者的病。跟患者随访和互动,既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医生自己成长的必经之路。

成熟的医生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叫停。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不伤害病人是一个医生应该遵循的底线。过去,我们行医的传统是治病;现在,我们需要将行医的重心转移到以健康促进、预防为主上来,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转移,从经验走向循证,向价值医学转移。

医疗的目的不可趋利。医生有责任做好疾病的预防,促进健康,推动医疗服务的公平可及。医生有这个责任,这就是要求医生不忘初心、始终坚守的原因。宁可药发霉,但愿人无病,没有这种情怀,就当不了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