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李澍安
联合国人口基金发布的最新《世界人口状况》显示,全球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已从1950年的5个下降至2.3个,预计到2050年将降至2.1个,全球或将面临少子困境。近年来,香港生育问题尤为引人关注。由于城市建筑密集、街区狭窄拥挤,令很多人认为香港不缺人。事实上,香港出生率持续处于低水平,2022年夫妇平均生育子女数目降至0.9人的新低点。对此,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10月25日发布的《施政报告》中明确指出,香港政府将鼓励生育,创造有利于育儿的环境。
香港政府在此次《施政报告》中,宣布多项利好居民生育的措施,具体包括支持新生家庭、支援辅助生育、支援在职家庭育儿及促进家庭教育等。在支持新生家庭政策中,政府明确用“真金白银”促进居民生育。自《施政报告》发布当日,即10月25日起,新在港出生且父母中有一方为香港永久居民的婴儿,将获得政府发放的2万港元现金奖励。在香港,这笔钱大约可以买72罐奶粉或140包纸尿裤。在税项扣除方面,2024~2025年,若纳税人和10月25日或之后首个出生的子女共同居住,居所贷款利息扣除或住宅租金税项扣除的最高限额,将从10万港元提高至12万港元,持续至子女年满18岁。
房屋委员会也将配合生育新策,推出“家有初生优先选楼计划”,为有新生子女的家庭提高成功购买资助出售房屋的机会。从明年开始,为10月25日或之后有子女出生的家庭预留房屋配额,为父母抽签和优先选楼提供有力保障,持续至该子女年满3岁。另有“家有初生优先配屋计划”,为有新生子女的家庭提高申请公屋的速度,该计划可将轮候时间缩短1年,将从明年4月生效。
在借助医疗手段实现生育方面,政府将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增加医疗支援力度。医院管理局计划从2024~2025年度起,5年内逐步扩增体外受精治疗服务名额,从每年1100个增至1800个。此外,政府将设立每年最多10万港元辅助生育服务税项扣除。今年2月,香港妇联针对1176名18岁以上市民的调查显示,因经济压力大、工作时间长无法顾及子女生活,成为影响香港家庭生育的主要原因。在此次《施政报告》中,政府宣布从明年4月起,将“在职家庭津贴计划”津贴增加15%,“幼儿中心家长津贴”从每月最多600港元提升至1000港元,“社区保姆”的服务奖励金也将大幅上调;从明年起3年内,政府将分阶段增设10所资助幼儿中心,约增加900个日间幼儿照顾名额,各区将推广学前儿童课余托管服务,名额由原来的670个增加至1200个,以减缓在职父母的压力。子女是家庭的期待与未来,培养子女对每个新手父母都是挑战。香港政府将于明年下半年推出为期5年的家庭教育推广计划,把每年资助金额增涨至800万港元,帮助新手父母尽快适应新身份。
对于《施政报告》中的生育新策,一些有意生育的香港市民表示,这些新政策贯穿了生育的多个环节,政府提供的多重保障能使父母对生育更有信心。另有一些市民表示,希望男性可以和女性一同承担育儿责任,减少职场哺乳歧视,才能让更多女性响应号召安心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