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今冬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织叠加,做好“多病同防”中医药筑起“屏障”

冬季来临,各种呼吸道疾病也进入了高发季节。日前,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专家介绍我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要坚持多病同防同治,密切关注肺炎支原体、流感、登革热、诺如病毒感染等的流行情况,掌握病毒活动强度、病毒变异等变化。

而对于广大普通家庭而言,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同时,如何避免盲目用药误区,为“多病同防”再添一层有效屏障?一起来了解。

多种呼吸道疾病交织叠加,务必做好多病同防

伴随入冬后天气转向寒冷,嗓子疼、咽痛、咳嗽、发烧……统统找上门来,一些医院的儿科呼吸科门诊已经人满为患。除了肺炎支原体感染、流感病毒感染等常见情况外,还包括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叠加感染。

根据我国国家流感中心实时监测流感活动情况,我国今年已经进入流感季,目前以甲型流感流行为主,也有乙型流感流行。肺炎支原体是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之一,每年秋冬季高发,儿童和青少年易感。肺炎支原体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在无防护的情况下,在人口密集场所,如幼儿园、学校会暴发流行。此外,家庭成员感染肺炎支原体也较为常见。

此前,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提醒称,今冬明春我国可能会面临流感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风险。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易出现叠加感染的人群主要有免疫力低下、免疫力受损、患有慢性病的群体,不健康作息、长期熬夜、经常过度疲劳人群,还有一部分人是初期感染了一种病原体,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没有接受正规治疗,延误诊治后导致病情加重,进而出现了叠加感染。因此,不论流行趋势如何,大家都要引起重视,做好个人防护。

专家提醒: 病原体复杂多变,切勿自行随意使用抗生素

近期,“肺炎支原体感染”频上热搜。一些患儿家长自行给孩子服用阿奇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专家表示,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目前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虽然肺炎支原体感染占比不少,但从整体来看,病毒仍然是当前儿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常见的病毒包括腺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等。此外,阿奇霉素是处方药,应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规范使用,包括剂量合适、疗程适宜、给药途径正确等。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用药不能随意,要关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还有一些孩子因感染了呼吸道传染病,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有家长认为需要输液才彻底,这样做有必要吗?

有家长认为静脉输液优于口服治疗,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结论。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治疗方式,比如重症的患儿可以选择静脉输液,而大部分患儿属于轻症,可以口服药物治疗。

发挥中医药特长筑牢“异病同治”屏障

中医药一直主张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在防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方面,中医药已实现早期干预、全程使用、全面覆盖。在“防、治、康”各个阶段一体化发挥着作用。与此同时,中医药特有的辨证论治、整体调理、扶正祛邪、多靶向发挥作用等思路,也为做好多病共防提供了有力支撑。

不管是普通感冒、流感、新冠还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在中医来看,都属于外感温热病范畴,因此可以采用“异病同治”的治法原则,对症用药进行治疗。

连花清瘟组方源自中医两千多年来治疗温病的经典名方,有疏散外邪、解表的银翘散,可以改善发热、头痛等症状;有宣肺热的麻杏石甘汤,可改善发热、咳嗽等症状;还有通腑泄热、祛邪外出的大黄;另外还创新添加了红景天。

今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中提到,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可根据辨证施治原则,

总之,应对冬季呼吸道传染病,做好“多病共防”十分必要,除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好自我健康监测、保持环境卫生之外,家中常备治疗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对症用药缓解病情,让防范多种常见传染病不再成为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