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首届(2023)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学技术发展大会在京召开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健康中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推动医药科技高质量发展。11月25日,首届(2023)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学技术发展大会在北京天泰宾馆隆重召开。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中国院院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终身荣誉会长黄正明,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樊文飞,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文周,原国务院国资委行业协会党建工作局局长张涛,原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副司长、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李路平,科技部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科技成果与技术评估部副部长武思宏,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健康中国促进工程全国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郭泓昕,原科技部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专项奖励处处长门国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中心主任、脑机接口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文宇,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大鹏以及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医疗机构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会长、副秘书长及各分支机构代表,共计800余人参加本次大会。

开幕式上,黄正明发表致辞,并对本次大会召开的目的、意义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学技术奖进行了充分肯定。郭泓昕结合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正在开展的公益活动和项目,强调了科技创新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樊文飞在视频讲话中强调了医疗健康大数据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因为它在临床科研、公共卫生、行业治理、管理决策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影响着整个医疗健康行业的变革。

主旨报告中,黄正明院士围绕设奖的初衷、设奖的目的、设奖的成果三个方面对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连续十年设立科学技术奖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效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同时对未来十年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设想和希望。

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首席技术官马海寅围绕“中国卫生领域数据库的管理、质量和分析应用”主题作了学术报告。他重点讲解了医疗卫生领域数据库的分类管理和安全使用,尤其是对卫生健康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进行了案例分享。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中心主任、脑机接口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文宇围绕“中国脑机接口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医疗健康产业的结合”进行了讲解和阐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大鹏结合他多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以“浅谈做好科普的方法”为主题作了报告。

专题报告中,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教授高晓燕、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医学研发总监陈虹、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仇鹏、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仇汉诚、北京恒生芸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丁明进、科技部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科技成果与技术评估部副部长武思宏等六位专家分别围绕“中药作用机制研究的新理论”、“原研原创,中国证据——恒瑞糖尿病原研药物管线报告”、“从血管外科临床看器械创新”、“医疗器械研发转化的经验分享”、“大健康医疗信息化应用的发展现状”、“医学科研应用与转化报告”等六个专题进行了精彩分享。各位院士和专家的报告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亮点纷呈,不仅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丰盛的思想盛宴,更是一场学术大餐。

此外,为了深入践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学术立会、科技强会、服务兴会”的办会理念,大会期间,还分别举行了“2023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2023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技创新征文颁奖仪式”、“合作共赢、共促发展”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等有关活动。

本次大会是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有史以来第一次召开这样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影响重大。本次大会汇聚了全国最权威的科学技术人才和研究机构,参与交流和分享,对我国医药科学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次大会吸引了国内顶尖级的、不同领域的院士专家前来交流,促进了医科(包括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与工科、理科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合作研究,推动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深度融合。

本次大会是医药科技创新人才交流的重要平台,吸引了国内众多医药领域的中青年优秀人才前来参会,大大提高了本会科技创新人才的水平和数量,为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次大会通过“十年磨一剑”对科学技术奖的总结和回顾,充分展示了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广大会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协会的公信力和知名度;通过表彰先进,树立标杆,营造崇尚科学、勇于创新、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会员进一步坚定了“科技强会”的理念,增强了科研的意识,促进了科研成果转化,培养了一大批研究骨干,提高了医教研综合能力,从而助推了协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