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伴随着流感、支原体肺炎高发,加之冬季干燥的空气,早晚温差明显,引发哮喘发作人数增多,各地医院呼吸科、变态反应科门诊就诊人数激增。患者发热、流涕、咳嗽、喘息、气促、胸闷等症状频发,尤其是重度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时可能会危及生命。数据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总数达4570万,且患病率逐年上升。同时,55-70%哮喘患者处于控制不佳状态,在治疗方面患者期望出现更多新选择帮助长期控制疾病。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是影响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通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哮喘患者常伴随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同时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根据《柳叶刀》发布的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约有4570万成人哮喘患者,近70%未确诊,更有95%未规范治疗。55-70%哮喘患者处于控制不佳状态。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苏楠表示:“对于中重度哮喘患者,由于没有规范治疗或者没有合适的治疗药物,多数患者存在长期控制不佳的困扰,患者日常活动受限,不能随意外出,特别到换季或温差变化时总会感到胸闷气短,频繁去医院,从而影响正常生活、工作或学习,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最近北京流感高发,我的一位60多岁伴有20年哮喘患者,日常哮喘控制平稳,前段时间感染流感引发哮喘急性加重,目前还在医院ICU给予气管插管抢救,使用呼吸机维持治疗。”
“对于哮喘患者而言,由于冷空气、其它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每年冬季都是引起哮喘频繁发作的季节。”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过敏科主任医师梁丹指出,“今年冬季,由于流感、支原体肺炎等疾病的影响,哮喘发作来到门诊看病的人数显著增多。尤其是重度哮喘的患者,目前控制效果不佳,迫切需要更多创新药物来进一步改善症状及控制水平、降低未来急性发作风险甚至疾病进程。”
为什么一些患者用药后仍然控制不佳呢?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2型炎症和哮喘发生发展表现出密切关联,约90%中-高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控制不佳的哮喘由2型炎症驱动。自2019年始,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指南便以2型炎症对哮喘发病进行分类,分为2型/非2型哮喘,2型炎症亦成为哮喘患者用药与疾病管理的重要参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主任医师金美玲表示,“由于存在高度异质性,2型哮喘患者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和过敏原等环境因子的影响而诱发哮喘。而控制不佳的哮喘患者往往存在肺功能受损,血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持续存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增多,存在更多的共存疾病,如慢性鼻窦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及心理-社会问题,也更容易罹患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一系列2型炎症的共病。”
针对2型哮喘,可以通过FeNO(呼出气一氧化氮)等检测手段来进行识别,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温州、哈尔滨等10余个地区与城市的哮喘患者用上获批的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如何长期实现哮喘控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谢敏教授表示:“哮喘除了积极治疗外,需要避免外源性刺激和变应原,提高对哮喘疾病的认知,加强疾病教育和自我管理是改善哮喘控制率的重要手段,哮喘患者可以通过哮喘控制测试(ACT)和呼气峰流速值(PEF)的每日监测来了解自身支气管通气情况,及早识别急性发作,并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另外哮喘患者还需定期复诊定期随访。”谢教授再次提醒,“冬季来临,目前流感、支原体肺炎高发,患者更需注意哮喘控制,适当运动,合理膳食,提高免疫力,切忌着凉,外出时注意保暖,戴好口罩,尤其是尽量减少夜间外出活动,因为在夜间哮喘更容易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