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1954年,王祖贻从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被分配至安徽省合肥市,从此开始了长达60多年的从医之路,并引领安徽省血液病学立于时代潮头。
王祖贻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内科工作后,参照国外先进模式在安徽省率先提出大内科分立专科的工作思路,并在担任大内科主任期间,把内科系统分为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肾脏内科、消化内科等,成为安徽省第一个分设三级学科的内科体系。这极大促进了安徽省立医院乃至全省的医疗事业发展。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在我国开始发展,但全国能开展骨髓移植的医院不多,安徽在这方面的水平也比较落后。为了迎头赶上,王祖贻安排科室医生去加拿大学习骨髓移植技术。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天,血液内科转来了一位20岁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复发患者。王祖贻带领团队研究治疗方
案,开展骨髓移植。尽管当时医疗条件有限,但治疗过程顺利,没有出现大的并发症。这是安徽省首个采用骨髓移植成功治疗白血病的病例,安徽省立医院也成为当时全国首批开展骨髓移植的少数单位之一。
前期的工作为医院后来成功开展脐血移植奠定了基础。1999年,在王祖贻大力支持下,安徽省立医院成立脐血干细胞移植团队,进行脐血移植临床和科研攻关。次年,团队成功为一名5岁女孩进行脐血移植,这是安徽省首例脐血移植,不久后又给另一名男孩进行了脐血移植,两例同时成功,这在全国都是第一家。如今,安徽省立医院血液内科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已迈入国际先进行列,也是全球脐血移植病例数最多的单中心,造血干细胞年移植总例数跻身全国前五位。
年过九旬的王祖贻,依然坚持阅读文献。在他看来,医生是崇高的职业,“我愿成为中国健康事业发展的铺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