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脑梗后,一天不动就退化

受访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康复科主任 王嘉麟

本报记者 张健

“不走就得死!”一位肢体不协调的中年男子在妻子的督促声中,迈着颤颤巍巍的步伐缓缓走着。近日,一则“妻子连续3年督促脑梗丈夫锻炼”的视频引发热议。当事人刘女士称,58岁的丈夫小脑脑梗已有3年时间,医生建议他每天锻炼,否则会退化至瘫痪。所以,刘女士宁愿逼着,也要带他锻炼,每天不低于3次,每次走两三公里。

“康复运动确实越早进行,康复效果越好。”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康复科主任王嘉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我国有1300万脑卒中患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梗”)占77.8%。脑梗后的康复有两个关键时期,一是脑梗发作后14天内的急性期,这一阶段以保命为主;二是脑梗发作后14天至6个月的恢复期,以恢复身体各项功能为主。临床上,即便在急性期,只要患者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平稳48小时后,就应开展康复运动,越早康复效果越好。

王嘉麟表示,脑梗后不仅要坚持运动,强度也得达标。康复运动须按照患者肌力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肌力共分为6级。0级:肌肉没有任何收缩,肢体处于完全瘫痪状态;1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肢体不能活动,也不能离开床面;2级:肢体有轻微活动,仅可在床面滑动,不能负重,更不能抬高患肢;3级:肢体可抬离床面,但还不能抵抗阻力,抬离后迅速下降;4级:肢体可以负重,能抵抗部分阻力,但没有达到正常水平;5级:正常人水平,可以负重,关节能活动并抵抗阻力。

临床上,0~2级患者主要通过家属或康复治疗师被动活动肢体,尽可能维持原有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萎缩,建议每天进行两次,每次至少30分钟。下肢肌力为3级的患者大多能站立,此时不要急于走路,等患者能站稳,患侧下肢能负重后,再逐渐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练习走路,建议每天康复训练1小时,上下午各半小时。4级患者常见的日常生活动作基本能完成,可适当加强康复运动强度。如果脑梗后患者不做任何康复运动,特别是偏瘫侧肌力为3级及以下的患者,肢体功能不可能自然康复,甚至还会退化,出现肌肉废用性萎缩。另外,运动强度要达标。有的患者康复一段时间后,偏瘫侧肢体肌力已经恢复到4级水平,但一小段时间运动强度不足,就可能出现肌力下滑到3级的现象,可见运动强度是康复效果的重要环节。除了频率和强度,脑梗后的康复运动还有几点注意事项:

警惕并发症。脑梗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有三大常见并发症:一是血管性抑郁。患者因病灶在情感中枢或存在巨大心理落差,可能引发抑郁,降低康复意愿,影响康复效果。二是血管性痴呆。部分患者脑梗后会出现认知功能下降,依从性低,康复效果差。三是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表现为走路迈不开腿、系鞋带困难、易跌倒。一旦发现上述三大并发症,要及时就医。

丰富康复内容。康复运动不只是走路、跑步这么简单,还包括穿脱衣服、洗漱、如厕等日常功能康复。同时,患者会出现其他功能障碍,如语言不利、吞咽困难、麻木等。应根据功能丧失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组合康复。

保证安全。进行康复运动时,要注意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的变化,观察运动时或运动后有无头晕、心慌等,以保证安全。

避开误区。一是脑梗后康复运动是终身的,千万别抱着“先静养一段再说”的想法,很容易耽误康复时机。二是康复运动强度不是越大越好,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来确定。三是康复运动尽量不要中断,每天坚持。家人要多鼓励和关注患者心理,增强其康复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