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 王莉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单祺雯
今年冬天,各种呼吸道感染“扎堆”而来,一个用于治疗外感病的中药古方也因此火了起来,它就是小柴胡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王莉介绍,小柴胡汤出自汉代医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制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虽然只有七味药,但小柴胡汤做到了清补结合,搭配十分巧妙。其中,柴胡能调节三焦(包含五脏六腑)气机,解表里之邪;黄芩清热泻火,可辅助柴胡解表清热;人参、生姜、甘草、大枣是古方“生姜甘草汤”的组合,能健脾胃、补元气;制半夏和生姜联用可燥湿化痰、解表散寒。因此,临床常用小柴胡汤治疗外感病(比如,普通感冒、病毒性感冒都属于中医外感病的范畴)、邪犯少阳症(表现为胸闷、胁肋痛、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等症状)。
一般情况下,小柴胡汤剂需要在正规中医医院由医生辨证开具,然后煎煮服用。据古籍记载,其煎服方法也有一定讲究,“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意思是,小柴胡汤最好浓煎,以使汤液量更少、药性更醇和,且每天服用3次,便于药效稳定发挥。
若觉得就诊开方煎煮麻烦,市面上的各类成品中成药,如小柴胡颗粒、胶囊或丸剂、片剂等,也都与汤剂具有相同的功效,是国家批准上市的非处方药。根据个人症状及适用人群,可在咨询药师后购买服用,比如,吞咽困难者可选颗粒剂,出差时可选用片剂、丸剂,按照药品说明书服用即可。
王莉特别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小柴胡制剂处方组成均为柴胡、黄芩、制半夏、党参、生姜、甘草、大枣。其与古方的主要差别是将“人参”改为了“党参”。从相关文献来看,明代前尚无党参的记载和描述。单就功效而言,党参补益作用与人参类似,只是效果略逊于人参,对一般性疾病,其疗效已足够。
王莉提醒,小柴胡制剂也不是所有感冒都能治,比如风寒感冒(以恶寒怕冷为主,流清鼻涕、咽喉发痒、喘息急促、咳嗽声重、舌苔发白、痰液稀薄)者就不宜使用。因为小柴胡制剂中的药材多属寒凉,会加重风寒感冒症状,不利疾病康复。患者若在用药过程中发生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也应及时停药就诊。▲
责编:罗榕
主编: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