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医师 郑阳春
我时常思考一个问题:这一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成为什么样的外科医生?直到有天,我听到同道无意间提起的一个词——“一身正气”,顿时醒悟。
这个社会太浮躁,有很多乌烟瘴气的东西,唯有正气,才能如清风一样吹散污浊,还世界本来的模样。医疗行业虽是各行各业中相对纯洁的净土,但这些年也沾染了一些歪风邪气,需要正气像阳光驱散雾霾一样,还这个行业以清朗。
精益求精,要能解决临床问题。外科医生,重要的是要手上功夫过硬,能在手术台上切切实实帮病人解除病痛,不能只耍嘴皮子;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要以最小的创伤、最轻的代价解决疑难问题。
外科医生为什么培养周期长?外科医生不仅要熟悉理论、掌握书本知识,知道什么情况该手术、什么情况不该手术,还要有精湛的手术技艺和强大的心理素质,懂得有效、娴熟地解决外科问题,并且在遇到困难情况时,能临危不乱、力挽狂澜,从容化解风险,把病人安全护送下手术台。
身正为范,要做年轻人的表率。外科是师徒传承关系最密切的医学专业,年轻人的成长要仰仗上级医生的言传身教,乃至手把手的引导和扶持,而上级医生的言行举止甚至一些下意识的动作都会影响年轻人。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从我自身来讲,我时常提醒学生:“你们学习我,重点不是学习我的专业知识或手术技巧,而是我对病人的态度和工作习惯。”
专业知识,是我数十年的工作积累,手术技巧更是我无数日夜的思考和无数手术的实践,这些东西要学,但学生们待在我身边的时间短暂,这些即使填鸭式地全部灌输,他们也无法立刻消化,有些东西或许能短期记住,但因为没有理解,很快就会忘掉。
而我对病人的态度,学生是可以模仿、现学现用的,可以帮助他们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化解医患危机。我的工作习惯,比如接诊病人是如何处理的,早晚查房是如何观察病情的,手术决策是如何全盘思考的,遇到复杂情况是怎么有效化解的,工作之余又是如何自我提高的……这些才是让学生受用终身的东西,如果能结合自身情况融会贯通,形成适合自己的习惯,就能在出师门后继续成长和精进,并在日后超越老师。
萤火微光,要能温暖照亮他人。世界很大,个人的力量非常薄弱。身为外科医生,我们当然可以通过治病救人来帮助别人,但人毕竟是血肉之躯,时间和精力都有极限,即使我们天天无眠无休马不停蹄地做手术,一生也只能救数千或至多上万的病人;如果我们想救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百姓,只能仰仗和联合他人,形成合力和氛围。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声音只能让身边的人听到,但多人的合唱就可以传到极远的地方。我相信,只要我们持续呐喊,持续散发正能量,声音终将被他人听到,被这个世界听到,被周围人感知,被这个世界感知。
做人,要做正直的人;做外科医生,要做一身正气的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