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靶向药抗风湿,先查结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陈海英

治疗风湿病的靶向药物包括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它们的面世给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巨大进步,为许多难治性患者缓解了痛苦。生物制剂包括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白介素6拮抗剂、白介素17拮抗剂、T细胞调节剂阿巴西普等;小分子靶向药包括各种JAK激酶抑制剂,如托法替布、巴瑞替尼、乌帕替尼等。

在应用风湿病靶向药物时,不可回避的问题是结核感染风险。研究明确发现,使用靶向药物,尤其是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脊柱关节炎时,会升高结核感染风险。肿瘤坏死因子α是很多风湿免疫病的致病因素,但它对结核病却起着保护作用,因此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会导致结核感染风险增高。其他靶向药物的结核风险比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低,但也都会增加感染几率,因此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到医院筛查结核,再按照专科医生的指导来使用。

目前我国仍然是结核病高发的国家,而且活动性结核病只是结核病中的冰山一角,更多是未被诊断的潜伏感染患者和痰菌阴性的结核病人,这部分人群才是生物制剂使用的主要危险人群。患者应用靶向药物前,需要做结核菌素试验(TST)或结核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筛查;如果筛查阳性,应进一步进行胸部CT检查,CT异常的患者再进一步行痰涂片找结核杆菌;如果为阳性,则考虑存在活动性结核,需要进行抗结核治疗,暂缓使用靶向药物。

胸部CT异常但痰涂片阴性的患者,或者TST/IGRA阳性但胸部CT无异常的患者,被视为潜伏性结核,要谨慎使用靶向药物。如果一般的抗风湿治疗药物不能有效缓解症状,确实需要使用靶向药物时,可优先选择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以外的靶向药物,并应进行至少1个月的潜伏结核预防性治疗,再开始靶向药物治疗,同时继续预防性抗结核治疗3~6个月。这类患者在后续使用抗风湿靶向药物的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定期进行胸部CT检查,并关注有无发热咳嗽等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停药,并到医院找专科医生诊治。

即使是TST/IGRA筛查阴性的患者,在使用风湿病靶向药物期间,也需要每半年筛查一次TST/IGRA,出现阳性结果要及时就诊,由专科医师决定是否继续使用。总之,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多关注自身情况,这样才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从抗风湿靶向药物中最大限度地获得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