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暖冬”为啥这么冷

受访专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 陆尔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符娇兰

本报特约记者  张明禄  吴  鹏

自2023年12月中旬以来,我国集中出现了寒潮、雨雪、低温、冰冻等各类冬季灾害性天气。中东部地区气温显著偏低,降水过程频繁且具有极端性,华北黄淮出现大范围强降雪和明显积雪。人们纷纷感叹,已经很多年没经历过如此寒冷的冬天了。

冰冻预警距上次发布已时隔10年。2023年12月1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冰冻黄色预警。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符娇兰介绍,近些年出现达到冰冻预警标准的冰冻天气过程较少,12日发布的冰冻预警距上次发布已经时隔10年。

多地气温降至1961年以来最低。2023年12月上旬,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中旬以来,受冷空气持续影响,华北黄淮东北地区等地平均气温降至1961年以来最低。全国共有7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最低气温跌破12月历史极值;山西、河北、内蒙古、湖南等地12个观测站最低气温突破当地建站以来历史极值。

气温0℃线频频南移。2023年12月中旬以来,共有3次冷空气影响我国。12月13日~16日,冷空气达到寒潮强度,也是入冬以来最强寒潮,西北地区及中东部地区气温普遍下降6℃以上,出现10℃以上强降温的国土面积约32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4%;12月17日早晨,气温0℃线位于陕西南部、湖北中部、江西北部、浙江中部一带;18日以来,气温继续下降,至24日早晨,气温0℃线已南压至华南北部、贵州南部、四川南部一带。

降雪过程频繁,影响范围广。2023年12月10日~11日,华北、黄淮及内蒙古中部偏南地区、陕西中北部、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等地出现中到大雪、局地暴雪;13日~16日,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出现大范围降雪、雨夹雪或雨转雪天气,山西东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中北部、山东西北部和半岛等地出现暴雪或大暴雪;18日~19日,江淮、江南北部及山东半岛、辽宁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局地大雪;20日~22日,山东半岛北部再次出现暴雪或大暴雪。此外,贵州、湖南以及江西北部、安徽南部、湖北东部、河南中西部、山东西部、福建中部等地还出现了冻雨。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前冬(2023年12月)偏暖,后冬(2024年1月至2月)接近常年,北方出现暖冬概率较大。既然很可能是暖冬,为何还会出现雨雪寒潮天气?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陆尔指出,“暖冬”和“冷冬”指的是整个冬季总体的气温状况。短期的寒潮降温只是“小插曲”,整个冬季的平均冷暖情况才是“主旋律”。暖冬并不意味着没有寒潮,即使是厄尔尼诺年(意味着整体气温偏高),也并不排除冬季出现降温以及强寒潮天气的可能。寒潮和暴雪是天气过程,其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的异常。单次的寒潮暴雪天气,与厄尔尼诺可能没有太直接的关联。例如,2023年秋季的11月3日~7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一次寒潮天气,气温断崖式降低,比历史同期低了不少,但如果计算整个秋季的平均气温,却会发现是1961年以来的最高值,所以仍是“最暖的秋季”。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后冬(2024年1~2月)东亚冬季风强度总体偏弱,除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西藏大部、青海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但冷暖起伏明显,或再次经历气温“过山车”。后冬我国中东部降水偏多,全国其余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冷空气活动较为活跃,北方地区可能再次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过程,江南、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可能发生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因此,各地仍应做好寒潮天气的健康防护。2023年12月13日,国家疾控局发布《寒潮公众健康防护指南》,针对寒潮预警信号等级,提出了分级人群防护措施建议。遭遇寒潮橙色预警时,不宜长时间户外逗留,尽量减少户外体力活动。如确需外出活动,尽量选择在一天中较温暖的时段,避开早晚气温较低时,且应特别注意头部和胸腹部的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