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斩断伸向孩子的网络“黑手”

受访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孙宏艳

本报特约记者  曹飞迪

信息时代,即使是孩子的生活也已经与网络密不可分。但在喧哗嘈杂的网络空间中,诈骗、暴力、隔空猥亵、信息泄露等“魔爪”不时伸向未成年人。近日,著名演员刘德华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担心12岁女儿上网安全,“除了学校必须下载的应用软件和网站外,其他我都不允许用。”

自今年1月1日起,我国第一部专门性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施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表示,《条例》将网络素养教育明确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同时提及未成年人信息保护、防沉迷等社会关心的重点内容,《条例》的施行将使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工作更细化、更具可操作性。

未成年人几乎“无人不网”

作为互联网“小原住民”,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已被网络全方位包围。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93亿,互联网普及率为97.2%;视频类平台已超越电视,成为当前未成年人获取新闻事件、重大消息的主要渠道。孙宏艳介绍,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我国6省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也显示,未成年人在遇到困惑需要解答时,首选网页搜索的占比超七成,看视频或短视频了解位居第二;在未成年人最喜欢的短视频类型中,知识教育类和热点话题类在排序上有较大提升。”

孙宏艳解释道,网络短视频浅显易懂、时长短,更易于被孩子接受,也更能使其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在上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调查中,绝大多数未成年人都认可短视频有着丰富知识、轻松学习、便于互动等优点。

然而,在我国未成年人几乎“无人不网”新形势下,违法犯罪行为也在滋生。2023年11月末,某知名视频网站发布公告称,网站此前接到多名博主举报,称有群体在境外平台有组织地煽动用户,对站内博主进行“人肉开盒”(又称“开盒挂人”,类似“人肉搜索”),不仅在线上公开这些博主的个人信息,还对其电话私信骚扰、网暴攻击、不实恶意举报等。后经公安机关查明,本次网暴侵权案牵涉18个省市、共40余人,而主要活动人员是两名未成年人。其中一人被处以行政拘留,且该违法行为将被永久记录在个人档案中;另一人被予以严厉批评教育。在人们倍感惊诧之余,现实中,涉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案例数已然居高不下。2023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例相关典型案例,其中有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被侵犯个人信息,有的成了网络性侵犯罪的受害者,还有的沦为网络诈骗犯罪行为的实施者。

“未成年人在网络使用、网络安全、网络素养方面遇到的问题非常多元。从前述案例看,未成年人多数为案件受害者,也有的扮演了加害者角色。”孙宏艳说,由于这个群体心智发育还不成熟、网络素养普遍不高、缺乏安全防护意识与能力,容易在帮信罪、网络沉迷、网络性侵等方面受到侵害。再加上,未成年人愿意尝试新事物、喜欢挑战、易冲动的心理特质,使他们在网络空间中面临更大风险。

直面两大痛点

当前,我国已构建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在内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同时,国家网信办于2023年8月公开征求意见,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应用软件、移动智能终端、分发平台等,还把“青少年模式”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孙宏艳认为,治理涉未成年人网络乱象还需直面两方面的痛点。

一方面,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和监护人网络素养参差不齐。若家庭亲子关系紧张,未成年人上网关注的内容、时长、频率等,都可能存在问题;如果未成年人经常感到孤独、自卑,可能存在更多不良网络使用行为。此外,孩子在生活中如果没有自主休闲时间,学习压力很大,加之监护人自身的网络素养较差,不能给予正向引导,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另一方面,部分网络平台和个别监管部门存在落实政策不到位、政策制度更新不及时等情况。比如,一些网络平台虽然推出“未成年人模式”,但该模式下的内容低幼枯燥,难以吸引未成年人,致使其逐渐沦为摆设。

网络素养需协同共育

“治理未成年人上网问题不能一味地高压严管,要有效地疏通引导。”孙宏艳表示,“治理”并非是对未成年人网络行为进行管制,而是应尊重他们发展、成长的权利,合理引导其正确地认识和使用网络。这其中,提升网络素养是重中之重。《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第二章中,围绕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这一核心,精准区分不同主体特性,强调政府、平台、家庭、学校等在“法律轨道上”共同发力。孙宏艳表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明确学校是网络教育的主要角色,同时提到家庭和平台责任,强调网络素养需协同共育。

孙宏艳建议,学校将学生网络素养等内容纳入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和全部学科,老师应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上网习惯,增强对网络信息真伪的判断能力。从家庭来看,提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网络素养水平,是营造健康安全网络环境的关键。监护人需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用网时做到以身作则,并带领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帮助他们找到更多的娱乐和减压方式。而平台要想实现健康发展,须破解适合未成年人的“流量密码”,结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需求,提供更个性化的网络服务内容与功能;提高涉未成年人网络权益的风险防范意识,可通过技术手段创新等,切实提高平台对未成年人用网的实际保护能力。

针对当前“未成年人模式”发展问题,孙宏艳表示,最重要的是做好内容适配。这不能只依赖平台,还需监管部门协同合作,为各种内容池提供公益的、普惠的、适合不同年龄层次孩子的内容,促使“未成年人模式”充分发挥作用,并可持续发展。此外,要坚持对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从深从细整治、从严从重处置,改善部分平台审核把关不严格、推荐算法不科学等问题,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综合来看,未成年人网络治理应该像中医调理一样综合施策,不能一刀切。”孙宏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