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 肖震宇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卞 磊
“如何向上社交,拥有贵人体质”“你要成为一个赢家,就必须和赢家一起奋斗”“美国教授的向上社交学改变了我的人生”……近日,“向上社交”在社交媒体上走红,教年轻人“向上社交”甚至成为不少博主的“吸粉”利器。
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肖震宇看来,“向上社交”主要是年轻人为了弥补自身信息差,与更有阅历和经验、社会地位更高的人进行沟通交流的社交方式。这能让他们了解更多自己所在层级或水平不知道的关键信息,虽然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但总体来说属于一种积极的社交方式。
肖震宇表示,人主要有生存、关系和个人发展这三个方面的需求。当前,大学生等年轻人面临经济和就业双重压力,若要满足独立谋生的需求,可能需要比以往更多地进行“向上社交”,提高对于社会情况、就业岗位等认知程度,增加就业匹配度。对于“职场人”来讲,职业发展往往要求人们“向上”突破,而与更高职级或经验更丰富的人沟通,维护一定人脉关系,更可能让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甚至避免职场中的“35岁危机”。
“从另一个角度看,对于那些经验更丰富、更成熟的人来说,接受‘向上社交’也能利己,具有风险投资性质。”肖震宇表示,比如当在社会打拼多年的校友解答了学弟学妹的疑问,一旦这些学弟学妹在社会中成长起来,也可能反过来帮助那些曾给予指点的前辈。
针对近些年“社牛”“社恐”“社交搭子”等词汇频频出圈的现象,肖震宇认为,这意味着年轻人对社会关系越来越重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交不仅能为个体提供人际支持,还能带来精神理解、情感慰藉。只有把自己融入社会关系框架中,才能得到长足发展。事实上,不止“向上社交”,只要是扩大交友圈,比如结交学校老师、亲戚朋友等,也能建立更广泛的人脉网络,拓宽视野,提升竞争力。
肖震宇建议,年轻人无论采取哪种社交方式,首先应自信、真诚,真诚是最好的必杀技。即便“向上社交”,也不必抱着太功利的心态交流;当遇到困难时,不要说太多客套话,勇敢地表明来意和需求,也许会得到回应。第二,增强心理韧性,不要害怕失败。在社交中,如果有求于人,但两三次被拒绝就打退堂鼓,既对推动事情发展无益,还会加重内心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发展。第三,拥有感恩的心。如果在社交中得到了帮助,一旦他人有需要时,也应给予回报。▲
责编:郑荣华
主编:屠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