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身体不适不去医院,总在网上找答案?你可能得了“网络疑病症”

受访专家: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宋崇升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郭诗颖

信息技术飞跃发展,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当下,自己或家人出现不适时,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上网查。本来是为了解答疑惑,有些人却因频繁搜索相关症状和自我诊断,越陷越深,焦虑不已,陷入“网络疑病症”的状态。近日,英国“研究发现”网站发文总结,当有以下五个表现时,就可能是“网络疑病症”:每天花1~3小时在网上查看症状信息;担心自己患有几种不同疾病;每天检查自身症状3~4次甚至更多;越查越焦虑;实际上并没有身体疾病。文章作者指出,如果认为自己可能患上了“网络疑病症”,请停止上网搜索健康信息。

对此,“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采访了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宋崇升,他表示,“网络疑病症”的流行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另一方面这也是心理层面亚健康的一种表现。

根据《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介绍,“网络疑病症(Cyberchondria)”的概念第一次出现于2001年英国《独立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它描写了人们痴迷于在线研究自己病症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宋崇升表示,其背后的心理原因比较个性化,大致可归为以下三点。

一是思维方式较为简单。不少人习惯用线性思维模式来考虑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将“不舒服”简单归因为“疾病”“重病”。这种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可能会使人产生比较极端的认识。

二是焦虑情绪。如果生活中存在一些压力或心理冲突,没有意识到或不愿面对,人们在情感上就需要寻找一个载体,来宣泄焦虑的情绪。有些人会将这种焦虑转移到对健康的关注上,多疑多思,进而产生一系列“网络疑病症”的表现。

三是疑病倾向较重。疑病倾向是每个人的本能,因为对健康保持关注才能敏锐地发现疾病迹象,进而早期干预,防止恶化。心理学专业测评量表中也有“疑病”维度。如果一个人该维度数值较为突出,生活中就更容易出现“网络疑病症”的状态。

“需要明确,‘网络疑病症’不是病,只是一种较为紧张的心理状态,无需过分担心。”宋崇升说,大家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进行应对。

就医检查。医学是一项专业的学科,当身体发出异常信号后,应该找专科医生来寻求答案,而不是自行检索网络信息。“如果真的因为躯体症状感到心神不宁、情绪内耗,大家可以就诊检查,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绝大多数‘网络疑病症’会在得到检查结果和医生建议后缓解。”宋崇升说。

动态观察。大部分疾病不是突如其来的,存在潜伏期、症状明显期和转归期等一系列进展过程,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宋崇升表示:“大部分人‘疑病’是因为身体产生了某种症状。如果无需立即就医,可以把这个事情稍微放一放,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观察几天或一两周后的身体变化,有些‘症状’说不定会自己消失。”

直面压力。从心理调整上来看,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例如规律作息、积极运动,处理好人际关系和工作生活中的事务等,有助减少内心冲突,避免情绪过度转移,进而减轻疑病倾向和对身体的过度关注。▲

责编:潘子虎

主编:张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