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医师 徐治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欧阳云霜
今天是世界孤独症日。孤独症谱系障碍(也称自闭症,以下简称孤独症)是一类以社交障碍、兴趣狭窄、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多发于儿童早期。我国儿童孤独症患病率约为7‰,看似不高,却严重危害着不少儿童的健康和家庭幸福。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医师徐治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孤独症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如果能早发现、早干预,对患者症状的改善和预后都有益处。
如何早期发现孩子的异常?根据国家卫健委制定的《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家长可对照着以下表格,初步筛查、识别孩子是否存在孤独症预警症状。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
若儿童存在一条及以上表现,就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需要引起家长的特别关注。父母还应留意孩子是否存在语言功能和社会交往能力障碍或倒退,比如无法用语言表达、无目光对视、重复刻板行为,对别的小朋友或亲人没有兴趣,缺乏情绪分享和互动等。
徐治补充说,有这些症状并不一定就是孤独症,疾病诊断需借助更多量表工具和病史询问,同时还要通过脑电图、影像学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建议出现上述预警信号时尽快就医,由有经验的专业医师来做进一步筛查。
目前,孤独症的治疗以康复训练为主,通过行为干预改善孩子社会交往、语言和非语言沟通能力,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减少不适应行为等。孤独症作为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需要长期干预,可持续数年甚至更久,患儿家长应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责编:吴梦瑶
主编: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