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上海发病前3位癌症公布!做到"15条守则"风险降四成

受访专家:国家癌症中心预防控制部主任 张亚玮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卞磊

近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举办肿瘤防治宣传周市级主题活动并发布消息称,2020年上海新发癌症病例8.5万例,发病率为576/10万,发病率前三位的癌症依次是肺癌、大肠癌和甲状腺癌;2020年上海市有3.86万人因癌症死亡,死亡率为262/10万,癌症仍是该市居民的第二位死因。

消息显示,上海市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提升至40%,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58%。“近些年,公众的防癌意识不断增强,筛查意识也在提升,再加上全国相关肿瘤筛查项目推进,使得很多癌种早期诊断比例有所提升。”国家癌症中心预防控制部主任张亚玮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提升也推高了5年生存率数据,因为肿瘤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患者的生存时间也就越长。

张亚玮推测,肺癌之所以在上海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一方面是因为肺癌一直在男性中发病率较高。尽管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市成年人吸烟率自控烟立法以来,已下降7.5%,但肺癌发病情况改善有滞后期。另一方面,上海居民尤其是女性肺癌高发可能与过度诊断有关。复旦大学和浦东新区疾控中心团队于2022年发表的研究发现,女性早期肺癌发病率在过去十年增加了18倍,但是其晚期肺癌发病率基本未变,说明肺癌过度诊断在女性中尤为明显。

“结直肠癌发病率居第二位,与一些居民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张亚玮表示,超重肥胖率上升、活动量下降;摄入腌制、熏烤、高温油炸类食物和含糖饮料更多,全谷物和蔬果摄入不足,饮食越来越精细,吸烟饮酒以及经常熬夜等,都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甲状腺癌发病率居第三位,可能也存在过度诊断问题,而该问题在全球普遍存在。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杂志发表研究,分析了1998~2012年横跨四大洲26个国家和地区15~84岁人群报告的所有甲状腺癌病例,认为虽然放射线暴露、超重和肥胖等可能增加甲状腺癌发病率,但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主要还是受过度诊断的影响较大。

张亚玮表示,超四成癌症可预防,建议大家参照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抗癌守则“15条”预防癌症。

1.不吸烟,早戒烟,远离二手烟。随着戒烟时间延长,造成的伤害也会逐渐降低。

2.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超重或肥胖。建议成年人将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控制在18.5~23.9。

3.坚持运动,减少久坐。成年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具体运动量可根据自身情况加以调整。

4.最好不饮酒。酒、含酒精饮料中的乙醇及其代谢物乙醛属于1类致癌物,因此建议少喝或不喝。

5.不吃槟榔和霉变食物。槟榔及其制品、黄曲霉毒素均被确认为1类致癌物,因此建议大众不要吃槟榔以及发霉的食物。

6.不摄入过烫食物和饮品。食用过烫食物会损伤消化道,增加患食管鳞状细胞癌风险。

7.避免吃腌制、熏烤类和高温油炸食物,少吃加工肉制品。这些食品与鼻咽癌、胃癌、结直肠癌关系密切。

8.少吃甜食、含糖饮料。长期摄入这些食物会增加体重,提高患糖尿病和癌症风险。

9.摄入充足的果蔬和全谷物。有助降低患结直肠癌风险。

10.不共用私人物品。不与他人共用牙具、剃须刀等私人清洁物品,聚餐时使用公勺公筷,避免感染幽门螺杆菌、乙型肝炎病毒等。

11.做好个人职业防护,避免致癌物暴露。相关从业者下班后要及时更换衣服、洗手或洗澡,减少自身暴露并避免将致癌物带回家。

12.避免暴晒。尽量避免在早晨10点至下午3点在阳光下暴晒,降低患皮肤癌风险。

13.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污染时减少出行,外出时佩戴口罩,室内定时通风。

14.尽早接种疫苗。持续感染可致癌的HPV亚型,不仅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还可能诱发口咽癌、食管癌、肛门癌、外阴癌等多种癌症。因此,建议及时接种HPV疫苗。另外,肝癌高危人群应接种乙肝疫苗。

15.母乳喂养。这不但有益孩子健康,也可降低母亲患癌风险。

最后,张亚玮提醒大家,熬夜会降低免疫力,属于2A类致癌物。长期熬夜、夜间光照过强可能增加患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疾病的风险。同时,长期压力过大易引发消化系统疾病,降低免疫力,平时应学会调试压力。(中国抗癌守则 https://ccacdcpc.org.cn/)▲

责编:张宇

主编:张冕